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 第191章 码头接张松 旌旗接国士

第191章 码头接张松 旌旗接国士

    刘备帐内,刘备正愁眉苦脸的踱步。
    “主公何事忧愁?”孙乾问道。
    “唉,那蜀中派来使臣果真是张松,先前孔明和子让都让我以国士之礼接待他,可是军中并无礼乐,我正为此犯愁!”
    “也是,军中只有锣鼓,莫不如安排甲士以剑舞迎之?”
    “不可, 张松不通武事,此举怕有恫吓之嫌。”
    孙乾点点头,问道:“要不我去与孔明子让商量一下?”
    “子让常有出人意料之思,你替我去问询一下!”刘备说道。
    “喏!”
    ……
    张松出行并非一帆风顺,他和法正两人与黄权争吵多时,直到得到曹操返回邺城的消息,才知道曹操已经彻底没有反击的打算。
    而彼时天寒地冻,张鲁暂停了进兵的打算;此时万物缓慢复苏,张鲁肯定急于出兵,否则就要耽误春耕了。
    刘璋感到事情的急迫性,才在张松与法正二人的轮番劝说下,派出张松为使。
    而张松本人虽然急着请刘备入川,以此来洗涮上次的耻辱。
    可是一想到要面对张谦,心里总有些嘀咕。
    毕竟在成都的时候,自己可没给好脸色。而且上次他向刘璋求援不成,如今形势反转,就是不知道刘备能否宽仁大度,以便自己献上一片诚心了。
    此时离岸口越近,张松越是紧张。
    只是他一到渡口,就发现渡口站着许多人,张谦正是其中之一。
    与张谦并排而站的乃是一羽扇纶巾之士,而领先张谦半个身位的则是一面如冠玉,双臂过人的敦厚长者。
    此人站在主位,莫非就是刘皇叔?张松心想,如此这般隆重,莫非是在迎接什么贵人?
    就在张松踌躇不知如何走下船的时候,张谦喊话了。
    “子乔先生,我主在此恭候先生多时了,还请先生快快下船!”
    张松一惊,居然是等自己的!
    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不管是福是祸,总要去见一遭的。
    于是张松又正了正衣冠,沿木板走下船只,然后强作镇定的向刘备走去。
    刘备却是大步迎了上去。
    “益州张松,拜见皇叔!”
    张松要行大礼,却被刘备一把扶住。
    “子乔远道而来,舟马劳顿,何须行此大礼。”
    张松愣住,问道:“皇叔在此,莫非就为了等候张松一人?”
    诸葛亮适时说道:“子乔兄,我主得知蜀中派出使者,特地让人沿江探访,知道子乔兄今天到,于是一早就拉着我们在此等候了!”
    “啊!”张松一惊,又是要行大礼,“皇叔如此厚礼,张松岂敢承受!”
    “无妨!”刘备拉着张松,又指着张谦,说道,“子让跟我说,他入成都之时,季玉兄(刘璋,字季玉)听信刘晔谗言,想要对子让不利,是子乔对季玉兄言以利害,才让子让有惊无险,此番大恩,备只不过在此等候了数个时辰,有何干系。”
    张谦很想把脸捂住,主公,数个时辰夸张了啊!
    张松听刘备这么说,更是感动的不行。
    “皇叔啊,我劝我主不要对张先生动手,只是为了我主的名声,并非是……”张松这人虽然有些贪名逐利,但确实有过人的才华,而且也有君子所谓的“威武不能屈”。
    至于忠心,这东西都不是平白无故来的。
    曹操弱势的时候他手下许多人还跟袁绍通信呢!
    这年头,讲究士为知己者死,总不能听几句道听途说之言,就让张松对刘备忠心不二,这不现实,诸葛亮还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呢!
    “子乔一片忠心,何错之有,至于子让,虽非子乔有心相救,却也因子乔之言的,得以安然无恙。此番便是子让让我大礼相待的!”刘备说道。
    张松听完,又对张谦说:“先生入川之时,我未对先生假以颜色,如今先生以德报怨,实在令松惭愧!”
    “彼时各为其主,何怨之有,在下心中只有感激,没有怨恨!”张谦面上带笑,回了一礼。
    “先生真不愧贤名远播之人!”张松感慨,心中暗想,还是法正说的对啊!
    于是乎,张松就被刘备拉着往营中走。
    走了进步,张松发现,这泥泞的地上居然铺着旗帜,上面还清楚的写着“曹”字。
    “这是……”
    “这是赤壁之战中,我军缴获的曹操的帅旗,特此来为国士垫足!请!”
    张松感动之下,脸上还带着几分羞愧。
    他当着大家的面给了自己一巴掌。
    “子乔何故如此?”刘备连忙劝住。
    “刘皇叔乃汉室正统,更兼贤名远播,张松不知大仁大义,竟以亲为仇,想着结交曹操,以解蜀中之患,不料却反被殴打凌辱。如今张鲁犯境,蜀中危在旦夕,张松厚颜到此,不料皇叔竟丝毫不怨,反以国士之礼相待,张松心中,实在是羞愧万分。”
    刘备不以为意的说道:“曹操奸诈,当初我何尝不是为他所欺?子乔不必放在心上,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