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府,乐平县(今澳洲东部利斯莫尔市)。
八月半,中秋节,家家户户合家团聚,共赏明月。
无论是长安城中的皇家贵族,还是民间的走卒商贩,无论是举案齐眉的夫妻,还是千里共婵娟的知己,这一天都期盼着一种圆满。
在交通不便的秦国,身处天南地北的一家人想要团聚,自是困难重重。
而在铁路纵横、海运发达的齐国,中秋团聚,无非就是多花些银钱和时间在路上罢了。
不过,要是依着华夏族裔改天换地的天赋,多修些水利,也能将就应付这种莫测的气候环境,再加上一贯的吃苦耐劳,怎么着也能从土里刨些粮食,吃饱肚子是不成问题。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有钱了,自然有更多的生活追求。在城市里买房、置业,再多生几个娃,然后供着上学,说不定有了足够的学识后能得了大机缘,实现阶层上的跨越。
“……”张显成闻言,神情顿时一滞,随即朝柯土根翻了一个白眼,“你懂个啥!我都在县里问好了,种甘蔗可比种小麦划算多了。最起码,一亩地可以多收七八角钱,甚至一两块钱!你怕是还不知道吧,这小麦呢,咱们只能种一季,就算年景好了,扣除乱七八糟的费用,三十多亩地最多就能收个十几二十块钱。可甘蔗不一样,县里的农事专员说了,咱们这里气候温热,一年下来可以种两季甘蔗,春天和秋天栽下,几个月就能各收一茬。你想想,到了年底可以多赚多少钱?估摸着,咋样都能多收两倍多的钱!”
若是按照惯有的农时和上一年的气候条件来安排农作物生产,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大部分地区的降雨根本无法琢磨,十年里的降雨量也都是忽多忽少,而每十年间的变化更大,这对汉洲的农业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条件。
也有那些未怀孕的女子在小姑子的陪同下,到田野的瓜棚豆棚里趁着夜黑摸索。若是摸到的是白扁豆,则象征与丈夫白头偕老,恩爱一生,所生的将是女儿。若是摸到南瓜,则寓意贵子将至,更是吉祥之意。
有时候,逢着某个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农产品价格还会出现一波高涨,粮食也都能有不错的销路。
但这只是个假象,他们可能正好碰上了风调雨顺的年景,撒下种子,有了不错的收获。
“可是,种甘蔗不也一样要担心天灾吗?”
“爷爷,有人来偷咱家菜园子里的毛豆啦!”
早期的齐国移民刚刚来到汉洲东部时,看到一望无际的森林,以为这是块老天赐予的福地,看上去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温度也适宜。
这个时期,包括齐国在内的各国普通民众在每日操劳过程中喝不上牛奶、吃不上热饭,蔗糖就成了他们一日三餐必备的调味品,甚至取代了新鲜的肉、牛奶、黄油、奶酪与蔬菜,好让自己疲惫的身体尽快恢复,从而能够应付每天超过十几个小时的工厂劳作。
按照华夏传说故事,每逢中秋月圆之时,月宫中仙女则下凡间,遍洒甘露,而民间的瓜果鲜蔬因沾了甘露,有延年益寿、福星高照的功效。
“这种两茬甘蔗,怕是地力撑不住吧?”
而汉洲大陆的气候条件,嗯,怎么说呢,那是变幻莫测,根本毫无规律可言。
这一天,在城市居民的宅院中,主人会在院中摆满了花生、苹果、西瓜、桂圆、李子等果品。月上柳梢后,邻居家的半大少年会趁着深夜翻入院中,抓走一些红枣等瓜果,主人家也做无视状,一笑置之。
时值春耕时节,村民在数日前刚刚翻检了土地,即将播种新的一季作物。
可是,随着齐国掌控的南洋领地越来越多,各类种植园是急剧增长,使得各类农产品价格一降再降,让广大农人怨声载道。甚至有不少声音传出,要抵制海外领地的粮食等农作物进口,从而保护本土农民的利益。
要搁着五六十年前,齐国尚未真正控制南洋地区时,随着国内人口的激增,消费力也随之攀升,各种农产品价格一直都处于较为稳定、且小幅增长的态势。那个时候,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家里再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养殖一些牛羊,小日子过得丝毫不比城里人差。
甘蔗的产量很高,亩产量在5-7吨左右,制糖厂每吨收购价在0.7-1元之间,一亩地的经济收入就是3.5-5元。
简直没法总结农耕的时令和气候规律。
如果说除夕日是整个家族在传统礼仪制度下的盛会,那么中秋节就是真正具有温情的一场家宴。
说来也是让人泄气得很,在咱们齐国还真的是啥都不缺,不仅各种工业制成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市场上,就连农产品也是异常丰富,开化(今爪哇岛)的稻米,坤州的小麦,东北和宣化(今帝汶岛)地区的甘蔗,南洋的橡胶、可可、咖啡……,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生产规模,都是极为惊人的。
汉洲本土多天灾,倘若在只有本土农产品流通的时代,谷物价格上涨对于粮食种植户来说当然没有问题,可以随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