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副总理大臣受陛下和总理委托,搭乘这两艘铁甲舰前来访问秦明两国,邀请他们明年六月派代表前往长安,参加我大齐皇帝登基庆典。”一名港务管理人员朝铁甲舰停泊的方向瞄了一眼,立时挺起胸膛,与有荣焉地说道。
“那是自然!”那名港务人员笑着说道:“连秦国和明国这般重要国家都受到邀请,东丹和渤海焉敢不来?最起码也得派个嫡亲皇子,或者总理大臣之类的吧。至于日本嘛……,多半也会派人去吧?”
却未曾料到,萨长联军以连绵不绝的火枪排射,陆续击退了蜂拥冲至近前的诸藩联军数次进攻,被幕府寄以厚望的前锋指挥会津藩家督松平俊道被流弹击中后,顿时引发了诸藩部队的崩乱,连连向后溃退。
不过,总的来说,囿于距离上的问题,齐国政府对殷洲殖民领地依旧不是太过重视,有黄金、有毛皮,那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将其搂在怀里,以反哺本土和周边领地。至于想要政府投钱建设,那根本不可能。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萨长联军的火炮不仅威力更大,而且还打得异常的准,双方炮战半个小时,幕府军炮队便损失火炮十余门,炮手近百人,全军气势为之一夺。
人们开始日复一日地上下班,穿行在繁忙的大街小巷。长长的街灯在夜幕降临时映照出晦暗的街区,挑亮着前方通往未知的道路。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尽管,北明在数十年前获得了日本陆奥北部地区大片领土,其中位于日本大岛北部的昌平(今日本青森市)和东北部的昭化(今日本八户市)就是两座非常优良的不冻港,但大部分北明舰船仍旧喜欢停靠于清远港。
“……搞得好像仅靠海军自个就能征服敌人似的。”那名水手不敢与之争辩,小声地嘀咕道。
清远城的天空,远不如二十年前那般湛蓝和清澈了。
——
11月7日,南方日本岛上爆发了一场规模算是比较大的战役。
萨长联军见势立即发起全军冲锋,火枪兵,足轻长矛兵,猪突短兵,高声呐喊着,如潮水般向幕府军扑击而去。
幕府军炮队遂以同样猛烈炮火回击萨长联军,以期挽回全军士气。
副总理大臣乘坐这等大国利器前来访问,想必一定会让秦明两国的君主和百姓受到深深的震撼。
“你懂个屁!”那名曾海军舰员的水手鄙夷地看着他,“战舰,才是我们大齐扬威域外的利器。没有海军,你陆军再厉害,阅兵式搞得再漂亮,难道还能靠自个游过大海,去征服敌人?”
按理说,齐国仅凭琉球舰队四十余艘木质(部分舰船包裹了一层单薄的装甲)的风帆战舰和蒸汽-风帆动力战舰,便能横扫整个东亚诸国海军,根本无需配置铁甲舰,应该是很难见到这种高级玩意。
汉兴八年(1678年),在太祖皇帝的力主坚持下,齐国正式开始殖民美洲。二十多年,先后移民十余万,并将整个北美西海岸全部圈入帝国领土之内。
于是,在泰平二年(1706年),内阁政府相继在殷洲设立凛州总督区(今阿拉斯加地区)、蓬州总督区(今加拿大温和华地区和美国华盛顿州)、暄州总督区(今美国俄勒冈州、加州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地区)等三大总督区,派驻大量官员,将该地区正式纳入的殖民管理体系。
得到诸多藩国支援的幕府军集兵两万四千余,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与萨摩藩-长州藩联军一万一千余展开激战。
待绍宁十三年(1699年),在惠宁岛(今温哥华岛)和怀远地区(今旧金山)先后发现黄金,引发了一波喧嚣的淘金热,吸引了本土政府的注意。
嗯,你们得想好!
“嘿,到时候,让这般土包子好生见识一下我大齐帝国的威势!”一名水手不无张狂地说道:“估摸着,政府会为了这次皇帝登基庆典,弄出一些大阵仗。要不然,可没法震撼那些参加庆典的外国人。”
嗯,说白了,殷洲就是为了彰显帝国的威势,炫耀帝国领土的广阔,以此证明,我大齐是一个“日不落”帝国,世界各地皆有地盘。
据悉,齐国寥寥数艘铁甲舰一般都部署在汉洲本土左近,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用以威慑和警戒那些进入齐国势力圈的欧洲各国舰船--不得不承认,这个时期,来自欧洲的海上威胁要远远大于东方世界。
被前锋败兵冲乱阵型的幕府新军阵型大乱,不仅无法阻止士兵的溃势,甚至还被裹卷着,不断向后退却,最终演变成一场彻底的溃败。
是时,萨长联军以罕见的密集火炮,猛烈轰击幕府军大阵,在不到二十分钟内,便致使数支藩军崩乱,进而引发幕府中军的骚动。
尽管随着太祖、太宗皇帝的先后离世,齐国本土对美洲领地的投入骤然减少--盖因,这片海外领地距离本土太远了,耗费大量资金去移民和建设,委实不划算,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整个殷洲殖民领地人口规模已超过二十万--其实到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