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见过这般光明,就再也无法忍受那没有希望的黑暗。
长期受到欺压侮辱和残酷剥削的过往所产生的不满一经挑起,就再也不能压制下去。
他们身上已经带着希望的光,除非肉身消灭,否则不管怎么欺辱,都不能让心灵上的光熄灭。
同时凡事不能看表面,要认清隐藏在深处的敌人是谁,这是行动的首要问题。
比起宋军,地主士绅们更难缠更难对付,还拥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地主士绅跟毒瘤一样,最重点是他们把持整个底层社会,说的话在某种程度比皇帝的话还管用,手段无耻之极。
面对这些毒瘤,就要堂堂正正的横扫过去,来一场真真正正的大清洗,让老爷明白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林曜回到苏州城后,就将精力投入到搭建起来却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划分具体职能的农会。
仅仅搭一个空壳子并不管用,要把这股势力真正的建立起来。
之前林曜更多的时间是清扫一切反抗势力,且保障手中的暴力集团没有失控。
在底层方面采用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采用这种应对人员不足且经过检验的管理方式来稳定人心。
现在有时间,林曜准备在这方面的权力问题投入些许精力。
对于权力,林曜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影响力,是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造成所希望的预定影响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因此古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会将皇权紧紧的握在手中。
一旦遇到松懈的皇帝,权力就会渐渐被底下的臣子蚕食。
郡县级以下的就更不用说,都敢喊出“皇权不下乡”的口号,可见其嚣张跋扈。
而林曜在根本上冲击了宋国“皇权不下乡”的潜规则,得到了广大既得利益者的痛恨。
但这样做的收获也不小,让起义军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秦皇汉武时强大。
不同于逐渐软弱下来的宋庭,林曜将流失出去的权力重新集中起来,达到真正的中央集权。
完整的起义军,将会在这个时代发挥出远超于如今辽国、宋国这些封建王朝的力量。
那种堪比战国七雄时期全民皆兵的可怕,一国就能轻松吊打蛮夷。
将这些国家穷兵黩武的一面摒弃掉,学习有益的一面。通过各种学习,起义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不过畅想起来简单,真正开始建设却困难重重。
最大的问题在于平民们基本上不识字,甚至大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一个村里找不到几个认识字的人,往往只有一二位长存下来的老人,才认识一些口口相传的知识。
因而就别想着说有没有精通数学的人才,能找到简单运算不出错的人就算不错了。
所以那些加入林曜队伍的人,为了早日达成心中的目标,拿出拼命三郎的那股劲。要不是有内功相护,可能早就猝死了。
为了让农会拥有统治力,预防残余势力的反扑,还得要有强有力的力量。
其实起义军的敌人有很多,可以争取的朋友也不少。
就比如如今自耕农,小地主这些势力,就比佃农过得稍微好一点,处境不妙的他们也乐于向起义军靠拢。
可在西汉,这些富农和中小地主的子弟是主要兵源,拥有着封侯拜相的可能。
从小吃饱身强体壮,具有自己的装备武器马匹,还会识文断字,个别还会一些兵法算术。
<divss="contentadv">作为封建时代的根基,经济地位低,公平的地位得不到保障,所谓的封建帝权也就那样。
自秦皇汉武之后,皇权不下乡,国家上下全吸血虫,所有封建王朝在后来都无法长久。
县府官员对于大地主乡绅之类的家族当然客客气气,因为这些在朝堂中都是有人的,要不然早就被人当肥羊宰了。
你再勤劳,再能积累财富,没有相应的权力,也只是一只硕大无比的肥羊,被人敲骨吸髓。
军事力量是保护一切的基础,相应的护卫队必须建立起来。
保证以后地盘扩大后,下面乡村所谓的“乡贤”不会卷土重来。
任命专门负责训练和武装的人,改变二者实力对比,推翻地主豪绅的私人宗法权力。
古代底层政权多靠宗族维系,那种宗族为上的观念肯定会跟农会起冲突。
一般这种宗族掌权者,基本都是当地大地主,他们会试图侵蚀夺权。
先去推翻这种制度,再用时间去摧毁制度。
掌握了行政与武装的权力之后,才能办到很多以前办不到的事情。
可以统领整个村庄的户口人数、土地亩数、管理村民们的日常纠纷、惩治犯罪行为。
可因为当地没有合格的平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