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面上,夏国人除了九轴机床做不出来,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那所谓的禁运条例,起码在机床这方面,已经从长长的表格变成了短短的几句话。
没有的东西不卖给你叫封锁,叫防备,已经有了的东西,还封锁还防备,那是嫌弃大家订单太多,死的不够快。
现在谁不知道,夏国发展的多迅猛!那可是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那是多大的市场?这些限制早就消失了。
装配车间很大,这种查验更是耗时,许如意在这里面待了一会儿,有点闷,就出去了。
没想到走到了办公楼区域,居然碰到了两个熟人。一个是大建铁工所的原社长松山一郎,当年南河汽车厂一案中,他曾经来过夏国,许如意见过他。另一位则是老朋友长川光太,也不知道这两位为什么会来这里。
许如意实在是让人记忆深刻,一方面她极度的本事,另一方面她的长相真的让人难忘。
所以,这么一遇上,双方都认出来了。
原先的时候,虽然是竞争者,但大家还是讲些颜面的,各种展会遇上,也会相□□个头,算是看见了。但从封锁开始,双方都已经撕破了颜面,怎么可能和颜悦色呢。
更何况,如今的日本机床行业完全败了,曾经高傲的松山一郎也好,曾经志得意满的长川光太也好,一个失去了大建铁工所,一个没有了会长的名头,自己的机床公司自身难保,又怎么可能和颜悦色呢。
更何况,既然在这里,肯定知道今天夏国人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是收购设备的,那是收购设备吗?是收购他们整整几十年的奋斗岁月,是收购他们曾经的辉煌世代,是收购他们的尊严理想以及未来。
即便是已经老成了这副模样,胸怀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他们只当没看见,想要转身离去,倒是许如意肆意笑着说了一声:“嘿!我们赢了。”!
机床乃是制造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日本空出来的市场简直太大了,夏国的机床厂的更新速度根本来不及,与其耗费时间,不过捡个便宜,买个工厂回来。这是许如意和众多机床相关工厂之间的默契。
可是很多人对这方面又怕受骗,毕竟大家对日本没什么好感,这事儿自然就交给了经验特别丰富的机床技术服务厂。
布展根本就用不上许如意,所以一开始,许如意就是跟着张元一起去看已经谈好的一家工厂,这个工厂的名字特别熟悉,叫做大建铁工所。
81年的时候,南河汽车厂向省厅求助,说是自己花了百万美元买回来的日本进口设备,居然屡修屡坏,许如意因为在东阳厂的优异表现,被当做专家派了过去,而那台设备的制造者就是大建铁工所。
后来因为间谍问题,他们被驱逐出境并限制同夏国交易,随后大建就干了一件事,他们在大家都开始研发数控系统的时候,因为力量有限,他们决定另辟蹊径,只研发显示器,而他们研发的显示器是等离子。
这东西是好,但是当年许如意就跟谢璋分析过,一是用电量大,二是产权过于集中不容易推广。
所以虽然这东西又大又清楚,但是数控机床又不是看电视,大家并没有采用大建的等离子显示器,这就等于钱白出了,外加他们技术落后,没多久,就被收购了。这位收购者倒是想奋起直追,所以别的工厂自动化,他们也自动化,别的工厂倒闭了,他们也倒闭了。
留下了一厂子的好东西,如今只想着赶紧卖出去来抵债。
车子很快就到了大建铁工所的工厂,他们联系好的中介已经等在工厂这边,瞧见他们的车过来,穿着西
装的中年人小跑过来,许如意他们一下车,对方就立刻恭敬地说:“您好,我是中介松山广喜,很荣幸为您服务。您是张先生吧。”
张元点点头:“是,后面跟着的是客户,介绍一下吧。”
松山广喜和张元是用电话和传真联系的,已经知道张元的工作性质,虽然不是中介,但也起了个中人的作用,所以忍不住向后看了一眼,跟着来的,自然是这次的买家,是西京省的省厅副厅长何梅生,他们准备筹建机床厂,他是筹建小组的组长。
何梅生点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事儿早就在国内说好了,一切交给燎原厂来办。
相互见过了,张元就问:“哪个是装配车间?”
他们收设备也是有选择的,所谓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听着挺厉害的,其实并不能做到所有的车间都是全自动,譬如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这都不行,即便是上了柔性制造系统,也需要工人。倒是装配车间,涉及到多个生产线,还有检测方面的仪器,以及机械臂的使用率更大一些,所以更先进一些。
他们主要收购的就是这部分设备,其他的都是顺带看的。
松山广喜显然知道的,连忙说:“就在这边,这个装配车间,其实刚刚建成不过四年,配置都是顶尖的,您但凡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好东西。”
说完,直接带着他们往里走,很快走到了最里面的白色车间,这会儿整个工厂除了保安已经没人了,自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