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璋对赵光荣观感一般,觉得他为人不怎么靠谱,所以他这么揽功,他倒是有了防备,笑着说:“真没想到这么快,我以为挺麻烦。”
“可不吗!”赵光荣接着说,“可这事儿对咱们金盛是好事儿,我是金盛老领导,我自然愿意看着金盛发展壮大,我脸上也有光,费多大力气,我都愿意,你好好干!”
谢璋应了,不过转头就去了莫小川的办公室,想问问他为什么又同意了,办公室却没人,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下乡去了。”
谢璋只当是临时有事,只能回了金盛。
虽然对赵光荣有些怀疑,但这条生产线是金盛发展的根本,作为国营厂,进口设备是必须经过市局的,既然已经批下来了,他也不可能因为觉得不对劲不干了。他只能多加小心,继续往下走。
找设备的确麻烦,两个月后,陈港生才来了消息:“日本有家电视生产公司升级换代,但是这条生产线比较老旧,是52年的,因为老旧,所以要的人不多,价格也合适,比你预期还少一些。你要看看吗?”
国际上40年代,彩电就已经量产了。所以虽然这条生产线已经有快三十岁的高龄,但是,谢璋本身也没准备买太新的,他买不起也争不过别的买家。
这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他立刻带着助手,还请了位专业人士一起去了日本进行查验。上一次他在火车上看到罗勇吃干粮咸菜觉得他过得苦,罗勇却解释说自己挺高兴的,因为有机会。这一次,因为将钱都留着买生产线了,所以他也背了十斤面条过去,他这才知道,什么叫做吃糠咽菜也高兴。
即便是天天煮面条,即便是明明旁边就是日本霓虹灯,他却从来没有去过,可是他依旧天天像打了鸡血一样。
那条生产线一切良好,只是年头长了,恐怕需要经常维护,但是这对夏国工人来说,不算什么?!而且大概是为了快速出手,对方很有诚意,不但将生产线的所有图纸赠送,还将这三十年的改造升级图纸也给他们了。
谢璋还脸皮厚,跟人家喝酒聊天,愣是将不多的备件也要了来。
从日本坐飞机回来的时候,谢璋的眼睛都是亮的——他跟人打交道多了,知道设备离港的猫腻有多少,是看着设备好好的拆卸装入集装箱,才离开的,如今他在天上飞,设备就在海里游,不用多久,他们就有一条夏国都很少的彩电生产线了。
不用多久,他就可以看上自己生产电视了,不用多久,他们金盛机械厂终于可以靠着做制造立住脚了。
当然,他还在心里暗暗许下了一个愿望:第一台彩电,他想送给许如意。他想,厂房建设,设备调试都需要时间,大概到秋天,他就可以给许如意送去。!
大江流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但这样一位没有受到过她任何好处,从遥远的地方,只因为听见她的故事,而跑来对她明明白白的,热热烈烈地肯定,这是第一位。
许如意也曾经听过这样热忱的故事,可她从来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成为其中的主人公。
这是八十年代独有的真挚,她感受到了。
她笑着说:“谢谢。”
虽然只有两个字,可是她那天的心情特别好,吃饭的时候,张超男都问她:“厂长你怎么了?咱们又有好事了吗?”
许如意笑着回:“是我碰到了很美好的事情。”
许如意不是随意判断的人,谢璋也
()是听劝的人,从燎原厂回去后,谢璋就一门心思用在了找一条二手电视生产线的事情中,不过这事儿对别人很难,对于已经在倒腾这条路上,干了好几年的谢璋,却并不难。
他和一个叫陈港生的港商关系
不错,陈港生曾经想要一家工厂的产品,却苦于没有条子,没办法买到。
听说了谢璋的名头后,专门找到了他,谢璋非但帮他买到了,价格还不离谱,陈港生也是做生意的人,看人很准的,立时就觉得,谢璋的前途不止这些,还曾经劝过他:“你应该自己出来干,你挣得这些钱,要是自己干,早就发财了,现在一个月才一百块钱,太不合算了。”
谢璋有自己的坚持:“我是个孤儿,你看我现在很好,却不知道我被捡到的时候,就扔在冬天的池塘里,就差一口气了。为了救我,医药费都不知道花了多少,国家养我长大,供我读书,让我当兵,我才有了今天这样。”
“一百块钱比之我挣得很少,可是如果比我一条命呢。我能站在这儿,很多了。”
陈港生这是第一次知道谢璋的经历,他不理解,可没关系,他知道谢璋感恩就行了,知道感恩的人,人品不会差。所以,后面他还经常介绍客户给谢璋,让谢璋挣了不少钱,另外因为谢璋手上能拿到港城的物资,所以也拓宽了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