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有一座超级兵工厂 > 第59章 垄耕种植法

第59章 垄耕种植法

ms%3d" img-widthu003d"499" img-heightu003d"499" altu003d""media-
    ssu003d"picturedesc" group-idu003d"1"
    而最先投入使用的便是垄耕种植法。
    所谓的垄耕种植法其实就是在种地前,将土地先耕一遍,高的那行叫做垄,垄与垄之间叫做沟,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这样种地的产量比平地种要高出一大块。
    为啥这样种粮食就比平地种的产量高呢?
    原因有很多。
    首先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保证每株庄稼都能自由呼吸,不至于挤一块,这样光照较均匀且通风性好,既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还避免挤一块捂烂了。
    再就是,垄与沟有高低差后,浇水直接往沟里浇就行,根会直接从沟槽中吸水,不仅利于水分吸收,在多雨的季节还能方便排水防涝。
    垄和沟之间每季之间要进行一次互换,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相当于土地进行了轮休,对地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
    这样,就算是同一亩耕地也可以进行轮换耕种,而不至于一亩地长期耕种导致土壤营养不足,影响粮食产量。
    而且,垄耕的地表面积比平地耕种要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c,昼夜温差大更利于光合产物积累。
    总之,这是一项十分伟大的技术改革,让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土地效率增加,灾害损失降低。
    一进一出,同样的劳动输出下,净产量自然大幅度提高。
    不要以为这没有啥,欧洲的农民直到17世纪才开始使用垄耕法种植法。
    很多人一直都嘲笑欧洲中世纪的战争是村长打架。
    不像古代中国,在战国时期便可以动员几十万人参加战争。
    其实这其中,垄耕种植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垄耕种植法大约是春秋末期开始普及开来的。
    而其的出现,是导致了战国时代的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春秋时期,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战争规模,那么便是战不过三日,兵不过万人。
    是春秋时期的各个国家不想动员更多军队吗?并不是,而是有限的粮食产出,导致可以动员的军队人数有限。
    而垄耕种植法的出现,使的一个国家可以动员的人数大为增加。
    自然使的军队规模越来越大,战争时间时间越来越长。
    而欧洲之所以可以动员的人数有限,便是因为国力的差距,在古代,粮食产量便是国力差距最明显的比较。
    如果说单人可以产出的粮食增加了, 那么一个国家可以动员起来的物资自然更多,人自然也增加了。
    所以说,垄耕种植法的普及,绝对可以让粮食产量暴涨。
    而赵思泽在不久前刚刚把垄耕种植法传授给了起义军。
    在接下来的春耕时期,起义军控制的耕地将全面采取垄耕种植法。
    以提高今年的粮食产量,保证起义军的粮食用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