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76章 漠北之战(五 武器的压制)

第76章 漠北之战(五 武器的压制)

,还不拉缰绳,不攥着马鬃,骑术这么好?
    可他哪里知道,这一次,在刘瀚的建议下,所以大汉士兵都装备了连弩,有的甚至不止一个。
    弓是古代最主要的远射武器之一,它的优点不言而喻,但缺点也很明显。
    实战中,完成一支箭的射击,需要拔箭、扣弦、张弦、瞄准、射击等一连串精密动作,技术娴熟的弓手大概能在10秒钟内完成一般精度的射击。
    而技术稍微生疏些的,大概要20多秒甚至半分钟才能射出一支箭。
    当然,大军面前,可以省略瞄准,只用拔箭、扣弦、张弦、射击,能节省一半时间,两秒钟就射出一支箭也可以。
    两军对阵要的就是快,对面密密麻麻的大军,闭着眼睛射,都有可能射中。
    为了加快射箭的速度,进行箭雨压制,古人想出一些低技术手段进行弥补。
    比如排成轮流射击队形,最前面一队射击,第二队张弓瞄准,第三队则进行弓箭装填。
    如此循环往复,保证弓箭连续输出。这个创意固然高明,但是缺点仍然明显。
    其一,连续射击的队形需要单独列阵,但它的自我防卫能力较弱,一旦被敌兵突防,必然死伤惨重。
    其二,这种队形的攻击面比较窄,只能攻击当面或背面的敌人,如果敌兵进行战术迂回,从左右两侧进攻,弓手的队形调整起来十分费劲。
    为了应对这些,能够连续发射多支箭的“连弩”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连弩,从技术原理上讲有两种。一种是拉一次弦能够同时发射多支箭的,一种是能够连续射击单箭的。
    首先出现的是第一种,拉一次弦能够同时发射多支箭,春秋战国时就已运用于实战中。
    《墨子·备高临》对绞车连弩有详解,大概原理是,将若干把弩臂横向或纵向排列,弩弦都连接到同一部弩机上,拉动弩机可同时张开多支弩臂,而后实施射击。
    这种大弩经常用于防守作战,发一弩可以同时射击若干个敌人。
    秦汉时代,由于老式的绞车连弩过于笨重,应用不便,对弩机和机车装置进行了改进,力量变小,使用起来更加轻便。
    西汉李陵与匈奴大军作战,主要用连弩阻击匈奴骑兵。《汉书·李陵传》记载说:“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颜师古经过考证,认为当时汉军的连弩形制是“三十弩共一弦”。三十把弩用同一弦,这个技术复杂度令人咋舌。
    大型连弩的运用范围也是有限的,毕竟车载连弩机动能力非常弱,用起来也不灵活。
    而且如果对阵敌兵散的比较开,一次发射多支弩箭,很容易出现空射。
    于是古人研制出了第二种连弩,能够连续发射单箭的弩。这种弩的弩机比较精巧。
    弩机上方有一个箭仓,能够预先装进去数支箭矢。
    射击的时候,最下面一支箭先上弦击发,然后上面一支箭靠重力下落到弦槽,弩手无须费力拿箭装填,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
    当然这个时候的弩机技术仍停留在三发左右连射的技术水平,《后汉书》记载过“陈王宠弩射以三连为奇”,三连就能称奇,可见单兵弩连射的技术还很有限。
    但即使有限,你射一箭,我能射三箭,不就是箭雨压制了?
    这一波,左贤王吃大亏了,不得不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啊!
    “冲上去,和汉军近战,全军压上,一举击溃汉军。”
    反应过来的左贤王立刻命令起来,不愧是多年打仗的王,匈奴帝国的第二号人物。
    可惜,他对面的是大汉最精锐的骑兵,射箭不行,近战只会更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