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175章 都是借口

第175章 都是借口

一连数日,汉军弹尽粮绝,伤亡惨重,仍然无法突破重围。
    这时候,一个比较牛的人出现了,他便是大汉五小龙之一羽林骑士赵充国。
    十一年前,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下了一道厉害的诏书,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那几年,汉武帝派刘瀚带领扬仆、路博德等将军征服了南越、东瓯、西南夷等南方少数民族,再加上匈奴已远遁漠北,数年不敢南望。
    那时候的汉武帝简直是威名远播,牛气冲天,自觉英明神武,空前绝后,所以决定依照古礼,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
    正因如此,汉武帝便下了以上这道诏书,于那年亲自统帅十二路将军,共十八万骑兵,旌旗千里,浩浩荡荡,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横临边朔,饮马北河,耀兵扬武,向匈奴示威。
    匈奴单于自然不是傻瓜,打是不能打的,一路北逃,藏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
    在这次汉武帝亲征中,有五个年轻人是汉武帝特地为太子挑选的,他们年纪都在25到30左右,出身类似,才干非凡,更兼志同道合,所以互相之间友谊深厚,或许算不上生死之交,但也可说是知己好友,可以称为“汉武五小龙”。
    他们五人在历史都留名了,有的甚至万古留芳。
    第一位,苏建之子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时任栘中厩监(汉室栘园中有马厩,名栘中厩,栘音移),秩六百石。
    后世没有人不知道苏武牧羊的,气节一字,他千古。
    第二位,霍去病之弟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时任奉车都尉;秩比两千石。
    这也不用多说了,权臣巅峰,更是千古典范,名气丝毫不比大哥霍去病低。
    第三位,上官桀,字少叔,陇西上邽人(今甘肃天水),时任未央厩令,秩六百石,这家伙可是汉武帝后面托孤四大臣之一,汉武帝托孤四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只是他后面和霍光相斗,谋反被弄死了。
    <divss="contentadv">第四位,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始为骑士,后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羽林骑就是禁中护卫,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
    这人也很牛,后面一生戎马倥偬,北抗匈奴,西平氐、羌,为安定西汉边陲,保卫内地休养生息的中兴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贵谋而贱战”的思想,将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的策略,屯田备边的措施,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很能活,活了86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第五位,便是李陵,字少卿,李广长子李当户之遗腹子,陇西成纪人,时任侍中建章监,掌建章骑营之羽林护卫……
    此五人中,论家世与职位,霍光起点最高,李陵次之,苏武上官紧随其后,赵充国最低。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出身于北方军人家族,身上都承载了各自家族的声名与希望,他们都有美好的前途与未来。
    当年的他们是何等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他们最终竟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无一例外都极其坎坷,他们有的成了名将,有的成了权臣,有的成了‘汉奸’,有的成了阴谋家,还有的成了民族英雄。
    当真是人情多变、世事无常,令人唏嘘呀!
    李广利被围住了,不能突围,武帝五小龙之一的赵充国发威了,他率领所部百余精骑为敢死队,披甲操戈,居先陷阵,一路拼杀,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
    李广利大军紧随其后,经过一番恶战,终于冲出敌军包围。
    赵充国时任李广利军中假司马,所谓假司马,即军司马的副职,秩比六百石。
    此战,汉军三万骑兵,只回来不到一万人,自己损失两万,杀敌也才一万多人,仗打得烂透了,换成其他将领,早就被褫夺爵位了,可李广利仍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当时,赵充国受伤二十余处,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汉武帝听闻,十分感动,立即亲自召见了这个英雄人物,封之为中郎,秩比六百石,并通报嘉奖,号召全军向他学习。
    由于单于主力去埋伏李广利了,所以公孙敖和路博德那边并没有碰到敌人,两军在漠北逛了一圈便打道回府,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几路大军,要么损兵折将,要么一无所获,武帝其实失望透顶,他没有让李广利立刻回来,而是去边境修养,把李陵派出去了。
    其实汉武帝的心里很清楚,李陵以五千步兵孤军深入,这完全是自杀式的攻击,那是步兵,不是骑兵,被包围了,不好跑,你骑兵一上马就能随便跑,可步兵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匈奴的骑兵?
    所以,一旦被包围,十有八九是回不来的。
    可他心中有另一个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