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181章 小人物创造大历史

第181章 小人物创造大历史

   这一下,汉武帝大怒,将相关人等一律诛杀,受此牵连的大臣也有好些被诛杀,足足有数百人。
    “刺客抓到没有?是谁呀?”
    显然,不管是不是眼花了,汉武帝就认定有刺客,他是要指鹿为马呀,没有刺客,伱也必须给朕找出一个刺客来。
    江充倒是机灵,立刻说道:“陛下,臣怀疑是朱安世,传言他武艺高强,听说最近来了长安。”
    “对,陛下,一定是他。”苏文肯定着。
    朱安世,号称阳陵大侠,算是西汉游侠的代表,武艺不错,经常劫富济贫,搞得大汉某些地方不安宁,官府抓了好几次都没有抓到,苏文和江充和自然就说他是刺客了。
    “传令,可逮捕这个朱安世着,朕封侯。”
    <divss="contentadv">好家伙,这一下,汉武帝是下血本了,朝廷上下,摩拳擦掌的准备拿下这个朱安世。
    大家雀雀欲试,可有一个地方格外的平静,那便是兰陵侯府,
    “大势将起了,至多一年,你准备好了吗?”
    刘瀚看向舒雨竹,两人四目相对,对于这一天,他们显然准备很久很久了,也期待许久许久了。
    舒雨竹笑了笑,“你是在问我,还是在问你自己?”
    “是呀,既然要走,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无论结果如何,我不是有你吗?大势都知道,还怕啥?”
    刘瀚随即转身,来到了密室中,里面有50多人,都是他的心腹,或者说锦衣卫的骨干。
    “现在长安,锦衣卫有多少人?”
    “只有1000人。”说话的是熊二这些年越发苍老了,不止是他,熊大和光头强这些年也越发老了,熊大已经快拿不起刀了,由他儿子熊大毛接任他的位置。
    “都是精锐吧?”
    “百里挑一,若不是侯爷要精锐,还有保密,咱们能拉起上万人,要加快速度吗?”
    “不用,其他地方呢?”
    “大概有4000人,分散各地,边疆最多,要想办法召集他们过来吗?”
    “抽调精锐,分批慢慢进入长安,这路引咱们还是好弄的,记住只要1500人就够了,1500人,进入几十万人的长安,不会引起注意,加上长安本来的1000人,一共2500人,足以,兵在精不在多,多了更容易泄露。”
    “是!”
    “要不要提前联系太子?”
    “不用,他干他的,我干我的,不用我推,他也会被逼到那个地步。”
    ……
    在刘瀚悄悄咪咪准备的时候,长安又发生大事了,太仆公孙敬声被抓了。
    西汉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大秦的,比如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略微有改革,比如汉文帝时罢太尉官,其职责归属丞相,他还下诏让御史大夫成为全国最高检察官。
    汉景帝把“奉常”改为“太常”;把“卫尉”改为“中大夫令”;把“廷尉”改为“大理”;“典客”改为“大行令”;“治粟内史”改为“太农令。
    汉武帝时,进行了大的改革。汉武帝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突出了皇权,削弱了权位过重的丞相权力,把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
    他用“大司马”就代替了太尉,把“太农令”改为大司农,把“大行令”改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但无论怎么改变,三公九卿的框架是没有变的,这12人是大汉权力除了皇帝外最大的人。
    若是只是一个太仆,其实也没有多大不了的,在汉武帝手下死的三公九卿还不少,丞相都一个接着一个,问题是这公孙敬声是丞相公孙贺和卫君孺的儿子,这卫君孺可是卫子夫的亲姐姐。
    当年,准确的应该是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正月戊寅的时候,当时的丞相石庆薨了。
    武帝欲拜公孙贺,也就是自己姐夫为三公之首,因自汉高祖以来,丞相皆用列侯任之。
    故武帝于当年的闰三月丁卯封公孙贺为葛绎侯,并诏其续任丞相之职,然而公孙贺却不想干。
    因为当时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对大臣的要求及监督非常严格。自丞相公孙弘老死任上之后,前后当过丞相的李蔡、庄青翟、赵周皆因罪自杀……
    好家伙,这丞相简直是烫手山芋呀,一个个自杀,谁敢当呀?
    前任石庆虽秉承其家严谨作风,亦数次受到武帝谴责,晚年的汉武帝是越来越爱发脾气爱杀人了。
    公孙贺害怕自己不能担此重任,一但有所纰漏恐将祸延于身,故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看见汉武帝生气后,他才不得已拜受。
    公孙贺升任后,太仆之位空缺,于是,武帝又将自己的外甥、时为侍中的公孙贺与卫君孺之子公孙敬声擢升为太仆。
    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讨好公孙贺,潜台词就是说:“你放心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