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188章 草根逆袭之路

第188章 草根逆袭之路

    第188章草根逆袭之路
    “熊二,你去追丞相,最好能活捉,不能也就杀吧!
    赵安国,卫泰,仆落,复恬玉你们几人,带着符节征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若事情有变,可便宜行事……”
    “诺!”
    这可便宜行事,是可以随便杀人的意思,到了这地步,就应该快,狠,准,该杀就杀。
    任何的犹豫和拖延,都可能造成不好的后后果。
    刘瀚有条不紊的发布命令,赵安国是赵破奴的儿子,自从赵破奴从匈奴逃回来以后,他就没有被重用了。
    当然,赵破奴年纪也大了,都50多岁了,但刘海瀚跟他的关系更密切了。
    卫泰是卫山的儿子,卫山如今又当了校尉,年纪也大了,在边疆城中驻守,就在公孙敖铸造的受降城中。
    当年灭卫朝鲜的时候,汉武帝发兵五万,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一支,从齐地渡过渤海;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一支,从陆路出辽东,水陆两路联合攻打右渠王。
    结果,两路大军都失利,汉武帝再派是侯爷的卫山为使臣,前去晓谕右渠王,右渠王受汉朝两路大军压迫,表示愿意降服。
    然后,半道上,在荀彘的忽悠下,加上卫山本身怕变故,给弄砸了,汉武帝想砍了卫山,被刘瀚拦住了,爵位和地位都没有了
    后面,刘瀚送他去边疆历练了,在赵破奴没有被匈奴活捉之前,跟着赵破奴混了一段时间,又从小兵当起,卫山知耻而后勇,如今算是又东山再起了。
    特别是赵破奴被俘虏那一战,他在刘瀚的提醒下,当机立断,斩杀想投降的人,还带回了9000人,没有使2万大军徒全军覆没,很是亮眼。
    他此后一直很听刘瀚的话,把自己儿子卫泰送到刘瀚身边。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不少,刘瀚这些年看似没有主动结交朝廷将领,老老实实的宅在家里,可受到他人情,听他话的将领可不少。
    这便是他润物细无声的手段。
    如今朝廷重要将领,大半都在他手下混过,像是括符离侯路博德,浞野侯赵破奴,昌武侯赵安稽,众利侯伊即轩……
    他们大多老去,或者被汉武帝夺去爵位,
    比如渠忠侯仆落,杜侯复恬玉,他们是仆多和复陆支的嫡长子,两人都是匈奴小王投降过来到的,是匈奴人。
    被汉武帝找到机会,把爵位夺走了,只是夺取爵位还好,刘瀚可能不管,若是汉武帝要杀人,他基本会求情,没有钱的,他帮忙交钱赎罪。
    为自己手下求情,不是很正常的?说明他有情有义嘛。
    在原来的历史上,卫太子刘据为了自保起兵。一场在帝国都城的内战爆发了,但因为武帝从甘泉宫及时返回,刘据没有夺取到关中兵权。
    缺少兵马的刘据只能打开武库召集百姓,并且释放囚犯来抵抗武帝。
    刘据想起长水宣曲两地驻扎着胡骑,就派使者拿着符节调统领胡骑的长水校尉来长安助阵。
    本来都要成功了,巧合的是武帝也想到了胡骑,也派了使者去调兵。
    刘据的使者是一个叫做如侯的囚犯,如侯巧舌如簧,仅凭刘据的符节就把胡骑忽悠来了。
    不幸的是,在胡骑快到长安时,遇到了武帝的使者,武帝派来的使者是他身边的侍郎莽通。
    莽通一句“节有诈,勿听也”让胡骑懵了,然后他砍了如侯,靠着武帝的符节把胡骑拉走围剿刘据去了。
    好家伙,明明是救兵,结果要到长安城就变成了敌军。
    刘据失败后,武帝第一波清算就来了,掌管胡骑的匈奴列侯也没躲过。
    亚谷侯卢贺因为接受了刘据调兵符节被活活拷打而死。
    刘据死后,第二波清算又来了,围剿刘据的匈奴列侯也一块挨整了。
    散侯贤顿被安上巫蛊罪名逮捕,后在监狱中病死。
    之前就有匈奴列侯被以巫蛊之罪逮捕后在监狱稀里糊涂病死的。
    可以说巫蛊之祸后的汉武帝是极其不讲道理的,他那个清算是看谁不顺眼,想杀谁就杀谁。
    你帮他吧,你居然对朕的儿子下手,该杀,你帮太子刘据吧,你竟然帮着朕的儿子来反叛朕,不忠心,也该杀。
    你两不相帮吧,他就说你坐收渔翁之利,蛇鼠两端,更该杀,比如任安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接受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回到大营中,按兵未动。
    巫蛊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好家伙,这你这么选?最高解释权始终在汉武帝手中,他想你死,怎么说都有道理。
    刘瀚最开始就杀了苏文,汉武帝就没能像历史上这样快能得到消息。
    然后,他再派是匈奴人的仆落,复恬玉,还有在匈奴呆过,和匈奴很熟悉的赵安国几人拿着符节去调集匈奴骑兵,这调过来就简单多了,不会像历史上一样,半路就被汉武帝的使者劫过去了。
    这些都是他的布局,看似不起眼,但效果很大,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有决定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