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在位25年,终年45岁,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
四月初四日,十九岁的刘欣继皇帝位,是为汉哀帝,以次年为建平元年,尊汉成帝母亲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
为了卖给新皇帝面子,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尊刘欣父亲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十九日,汉哀帝刘欣立妃傅氏为皇后,并下诏说《春秋》有云,母以子贵,于是尊祖母傅太后(傅昭仪)为恭皇太后,母丁姬为恭皇后。
在他下诏书的当晚,长乐宫内,已经64岁的王政君还是耳清目明,估计还能活许多年,她脸上闪过愁容。
“快,召大司马入宫。”
“诺!”
如今的大司马自然是他的亲侄子王莽,一个既威严又儒雅的男子。
得知姑姑要见自己,他连夜就进宫了,他的年龄大约在三十八岁左右,身上散发着一股无与伦比的尊严和威严,让人自然而然地对他肃然起敬。
王莽的身材高大,体态雄健,肩宽胸阔,有着强壮的体格和无穷的力量。
然而,与他的外在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面容充满了儒雅和温和,那双深邃的眼睛,犹如古井一般平静,充满了深思熟虑和智慧。
<divss="contentadv">他的眉宇间,总是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那是他温和性格的体现。
头发乌黑如墨,皮肤微带古铜色,充满了健康的光泽。那一张俊朗的脸庞,刚毅而不失柔和,鼻梁高峻,唇红齿白,是一个标准的大帅哥,却又带着儒家特有的君子气息。
他的衣着一点的不华丽,甚至有一些对不起他大司马的身份,一路走来,宫中的人都不停的行礼,他也温和的笑着回应,哪怕是侍卫或者宫女,在他眼神中,人似乎没有高低之分。
“拜见太皇太后。”
进入大殿内,他一丝不苟的行礼。
“平身吧,坐吧,都说了叫姑姑,你这孩子,怎么还多礼?”
早年,王政君怜悯自己的小弟王曼因早死而没有被封侯,而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等人多称赞王曼之子王莽,便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以王莽嗣侯位,后面一步步提拔他,并任命为大司马。
可以说没有王政君,王莽一时半会儿难以发迹。
她哀叹起来,“陛下今日发的诏书你都知道了吧?哀家也没有怪他的意思,陛下是有孝心的孩子,母以子贵嘛,只是一个大汉,两个皇太后,两个太皇太后,而且……”
听着王政君说完,王莽直入主题,“陛下是怕咱们王家的势力太大了。”
其实对于这一点,王莽心知肚明,当年太中大夫刘向曾经说:“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管执枢机,朋党比周.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朱轮华毂、青紫貂蝉这两个词并不是说王家有钱,坐得起豪车,穿得起名牌,而是指王家人位高权重。
当时,有资格坐“朱轮华毂”的要么是三公九卿,要么内朝官,都是决策层的要员,换在后世至少是高官级别的。
而王家最轰动一时的事件就是“一日五侯”,汉成帝在一天之内,将王政君的五个弟弟都全部封侯,分别是: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世称五侯。
这王政君一共有八个弟弟,除了二弟王曼早逝,没有封侯,其他或早或晚,全都封侯了。
他们当真是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演绎得淋淋尽致呀。
而且不知道为啥,王家特别能生,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一共生了八子四女,每个儿子都有若干子嗣,王莽的族兄弟、子侄在朝廷和全国各地当官的不计其数。
王莽也是,他如今就有五个儿子二个女儿,后面估计还能生……
“是呀,爬得太高也没有好下场,像是霍光身前多么厉害,但他一死,霍家被连根拔起,陛下是不会想让朝廷再出现一个霍光的。”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王政君有点眼力劲的。
“那我向陛下乞骸骨吧。”
其实王政君内心是有些开心的,也为这个懂事的侄子心疼,“你才38岁呀,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那可是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呀!”
“等几年吧,侄儿还年轻,有时间,再说了,这样一来,侄儿还有时间在家研读经典,姑母知道侄儿的,我不是贪念权势的人……”
王莽说的一大堆话,情真意切,字字说到王政君的心坎,她最终叹气一口,“委屈你了,也罢,急流勇退是好的,毕竟你是侯爷,富贵不缺,等过些年了,哀家再和陛下说。”
于是,大司马王莽上书“乞骸骨”回家。
“大司马怎么能如此,莫非看不起朕?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到了乞骸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