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23章 刘秀起义

第223章 刘秀起义

是乡中第一。
    李守素与同乡人黄显相友善,黄显时为中郎将,他也听到消息了,连忙对李守说:“现在关门把守很严,你的形状相貌特别,你这样将往何处去?不如去朝廷请求自归。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只要能脱身就可免祸。”
    “你是不知道,我和李家有私仇。”
    如今他都28岁了,还没有成亲,不是娶不到老婆,而是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大哥,这是为何?你不是最想起兵的吗?如今怎么不答应了?”刘秀很疑惑,刘縯看了看他身边的李轶,将自己弟弟刘秀单独拉到房间里来。
    恰好这两年,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感觉都快打到南阳来了。
    所以在座的都认为是国师公刘歆,刘秀开玩笑地说了一句:“难道就不是会是我吗?”
    而这个时候,宛城有两个精神小伙,准备干大事了,这两人叫李通和李轶。
    这些年,他都在努力,暗中紧锣密鼓地开始招兵买马,他要搭台子唱戏,自己当主角,成为下一个刘邦。
    李通早就想清楚了,“我已经有办法了。”
    而这一边,刘秀的大哥刘縯早就想起兵了,他老早觉得王莽这老家伙太不是东西了,窃取了我们老刘家的江山也就算了,关键他还不好好当皇帝,把这大好河山弄得乌烟瘴气的,不能惯他这毛病,必须迎头痛击,把老我刘家的江山抢回来。
    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刘秀一到宛城,便发现李通全家被杀,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尸于宛城,只有李通逃出来了。
    我越来越感觉这些寓言是有人这么说过,很多人相信了,许许多多人相信,慢慢去推动它,最终把它变成了事实。
    可秦始皇哪里知道,这“亡秦者,胡也”中的“胡”指的是“胡亥”,而非胡人,大秦果然亡在胡亥手中,在他手中快速衰败。
    黄显为李守求情说:“李守听说儿子犯了大罪,不敢逃亡回去,遵信守义,归命于你。我黄显情愿带着李守到东边去,晓谕他的儿子。如果他的儿子真的要造反,我就命令李守面向北方自刎,以谢大恩。”
    他只能再派几个人去通知李守,这人多了,消息自然会泄露,李守得到消息,想逃亡回去。
    结果,现实很残酷,大多数地方族人都觉得这小子是吃饱了撑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带着大家往火坑里跳干嘛?
    可是,刘縯宣布造反,效果却没有他意想之中的那么好,在他的想法中,应该是她他振臂高呼,周围的人一呼百应、全力支持。
    “你引荐一下吧。”
    他们虽然说是起义,但其实在朝廷眼中这就是谋反,要祸及家人的,而李通的老爹李守还在长安。
    这边,刘秀带着李轶找到他,把想和李通造反的事情一说,本来应该一拍即合的,可刘縯竟然不答应。
    “当年,你还小,父亲病重,我让李通的堂哥李儒来看病,他架子大,蛮横无理,还诅咒咱们父亲,我就杀了他,如今他们和我们合作,这可是谋反,要是他们从中作梗,如何了得?”
    李通因为父亲的提携,混得不错,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
    刘秀就看着李通说:“既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
    他不光有想法,而且勇气惊人、干脆利落,说了做、定了就办,决不拖泥带水、瞻前顾后。
    就连刘歆,因为一部《河图赤伏符》的古书,上有一句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边,刘秀知道情况,人都傻了,这是出师不利呀,他也找不到李通,连忙带着李轶马不停蹄的赶往舂陵。
    秦始皇当年觉得这个谶言中的“胡”自然是指的胡人,也就是北方的匈奴,于是令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
    于是,起义马上要拉开帷幕了,可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差点使得起义夭折。
    这些东西吧,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的人多了,也许真就有了。
    李守最开始的时候是跟着刘歆混饭吃的,算是半个弟子,也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曾经担任新朝的宗卿师。
    “你知道吗?文叔兄,我看到一个谶文说‘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呀,这王莽篡位,如今才多年,就天怒人怨,灾祸四起,汉室当兴呀,文叔兄你心思敏锐、聪明睿智、仁义无双、学富五车,当复兴大汉!”
    后来有一次,李通听见父亲李守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经常想着这件事,他是要干大事的,要封侯拜见将的,怎么能干一个小小的县丞?
    因此,他向刘秀详细陈述他的计划,刘秀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下谋议,计划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甄阜以及属正梁丘赐,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
    “怎么回事?”
    “次元兄,久仰大名,幸会幸会,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而后,《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