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为了筹集粮草,便允许军队劫掠当地豪强门阀,搞得民怨沸腾,对新野的破坏尤其严重。
好巧不巧,正好南阳派的破虏将军邓奉回乡探亲,见此情景,不由得怒火中烧,更重要的是吴汉的军队杀了他的心仪的女子。
这怎么可以忍受,他聚起宗族乡民,反攻吴汉,夺回粮草辎重,并驻扎在淯阳城中,举起了反叛刘秀的大旗。
吴汉被邓奉击败,被迫南撤,万修病死军中,坚镡困守宛城。
当然,吴汉这么做,也不是他完全放纵,有时候是刻意为之,刘秀的手下不是铁板一块,人都是有私心的,会结盟,会形成派系,这是无可避免的。
刘秀手下有两大派系,第一派系自然是河北派,这是刘秀在河北崛起时任用的将领,他们大多是河北的豪强门阀,或者是河北的官员。
刘秀到了河北后结交河北本地官员,受到河北豪强门阀的支持,并与真定王刘杨达成联盟。
然后刘秀灭了王郎,整合河北豪强的势力,重建自己的军队,平定河北乱局,在河北崛起,成为与更始政权分庭抗礼的存在。
由于河北豪强在刘秀崛起过程中功劳最大,所以东汉初年也拥有最大的政治势力。
而且刘秀为了安抚河北派,立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皇后,让郭圣通的儿子刘强做太子,于是河北派在朝廷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盖延、王梁、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等都是河北派的代言人。
其中吴汉虽然是南阳新野人,却在长期在河北当官,又是刘秀整合河北豪强的重要帮手,所以在这之中话语权最强。
另一派自然是南阳派,除了他本家的宗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南阳邓氏和阴氏,邓氏的公子邓晨是刘秀的姐夫,阴氏的阴丽华是刘秀的原配妻子。
正是因为这两家豪门的支持,刘玄才不敢在洛阳陷害刘秀,放其前往河北抚兵。
刘秀在河北崛起时,南阳派的势力并不大,但却在中原有很大的资源。
这些家族都是中原根深蒂固的豪强门阀,从汉朝建立起就在中原经营,所以占据了当地大量的资源,包括土地、人口、官员等等。
刘秀在河北崛起后建立东汉,然后南下中原与更始政权争夺,必须要获得中原门阀的支持,而其中南阳豪强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所以刘秀在也很重用南阳派的官员,赋予了很大的权限,使其与河北派分庭抗礼。
这些官员中以云台二十八将的邓禹、朱祜、岑彭、刘隆、贾复、杜茂、陈俊、马武、马成等人为代表。
他们有多强,直观感受一下就知道了,为什么要与豪强共治天下。
不说阴家,就说邓家,邓家很牛,从史书之中“世吏两千石”就可以看出来,土皇帝呀。
当年,刘秀的姐夫邓晨为了赞助刘秀兄弟俩干起义,掏了一次家底子,具体掏了多少,可以供2000人的战备装备和吃喝拉撒,何其恐怖呀。
后来,邓禹听说刘秀跑到河北去了,觉得这是刘秀自主创业的好机会,又掏了一次家底子。
掏了两次家底子的邓家后来还能支撑邓奉独立成军,在玄汉政权的地盘上保护邓家和阴家的人不受伤害,可想而知,邓家的家底子多么豪横。
同样的阴家估计也不会差得太远了。
后来,刘秀驱逐了更始政权派往河北的军队,正式建立东汉,树立起了反对更始政权的大旗。
于是他派军队南下进入中原作战,与中原当地军队发生战争。中原当时掌握在更始政权手里,很多中原豪强门阀都是支持更始帝刘玄的。
所以河北军队进入中原后很不客气,不但消灭了更始政权的军队,还劫掠这些支持更始政权的豪强门阀。
而中原南阳极其附近的豪强门阀比较例外,他们是不支持刘玄,而是支持刘秀的,但也遭受到了河北军队的劫掠。于是引发了各种冲突,并引起了当地门阀支持下的大量叛乱。
而吴汉手下的劫掠,一部分是军纪差,一部分是为了消灭南阳派,不消灭也削弱他们的根基。
而邓奉反,除了是对河北派的回击,也是他自己心里不高兴。
谁心里想得通,他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
“当年我们邓家为了支持你们老刘家搞事,放着好日子不过,连祖坟都被人烧,也毫无怨言;
你哥哥被杀之后,所有人都觉得你们老刘家这艘船要彻底沉了,人家老阴家那么好的家境、那么漂亮的闺女,却义无反顾用来支持你了;
再后来你单枪匹马再次到河北去创业,我老邓家又是掏心掏肺地跟你到河北去历险;
结果你丫的到了河北,转个头就娶了个河北漂亮大胖媳妇;可我却在家里拼尽全力替你保护原来的媳妇;
然后,河北媳妇带来的金主刘杨要反,你把他给杀了;现在东北的彭宠又反了,你为了安抚河北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