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64章 杯酒释兵权(刘秀的气魄)

第264章 杯酒释兵权(刘秀的气魄)

的病重。
    也就是说,在刘秀想让这些开国功臣,全部退休回家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死,但离死不远了,常年的征战透支他们的身体。
    而剩下的那一半人里面,又有不少人,因为伤病无法参与朝政,或者年龄已经偏大,工作有心无力。
    如此一来,刘秀让他们回家颐养天年,是非常不错的,
    其次,刘秀的战功太强大了。
    从称帝到一统天下,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经常都是某某将军,在前线作战不利,或者被敌人击败了。
    然后,刘秀带着人过去了,御驾亲征,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厉害如邓奉,被云台二十八将中许多人围殴,还打赢了,但刘秀一去,他就凉凉了。
    因为刘秀实在是太能打,东汉统一过程当中,超过一大半的硬仗,以及所有的决定性战役,几乎都是刘秀自己打的。
    这一切都使得导致刘秀本人,对军队的控制力极强!就算是那些开国武将,也很难拿军队当筹码去和刘秀谈判。
    他仿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像是当年的刘瀚和霍去病,敌人听到他们的名字都会发抖。
    所以在其他朝代,如果皇帝硬要把开国武将,赶回家退休。那接下来,皇帝多半就要面对军队哗变的局面了。
    可是在刘秀这里,下面的那些中层将领,甚至是底层士兵,都不太可能因为将军被强制退休,就去找刘秀闹事。
    另外,早在几年前,当时刘秀已经扫平了中原大部分区域。只剩下陇西和四川,当时还没被拿下了。
    这个时候,刘秀就下旨说自己每征一兵,白头发就多一丝,所以裁撤了当时东汉超过一半的军队!
    从国家角度来说,刘秀这么做,自然没毛病。因为接下来,不管是陇西还是四川,就算打起来,也不需要那么多军队。
    这样一来,解散大部分军队,只留下部分精锐,让士兵们回家种地,休养生息,谁都挑不出错。
    可问题就在于,在解散军队的过程当中,刘秀有意无意的把那些跟着开国武将一路杀过来的老兵,都给遣散回家。
    或者让他们直接由武转文,脱离军队系统。
    这个有意无意是非常巧妙的,直接削弱了那些将军对军队的控制力了。
    还是光明正大的,你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这便是他刘秀的厉害。
    当然,这些事在史书上记载的极为隐晦,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但显然,经过这次裁军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开国武将,都失去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在这之后,东汉的军队体系当中,其实也出现了兵不识将的现象。
    <divss="contentadv">很多开国武将,在这之后就再也无法凭借个人威望,直接控制军队了。
    年龄优势,军功优势,再加上早早裁军,这三个结果加起来,就导致刘秀可以轻易压制开国武将团体。
    武将老实了,文官们自然也就同时消停了。接下来刘秀再聊让他们退休回家的时候,阻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另外,在之前的战争时期,又有三个特殊事件,让这些开国功臣们无法抱团。这三件事,分别是彭宠之乱,刘杨谋反案,以及河西五郡归降。
    简单来说,当年刘秀招抚河北的时候,曾经有渔阳太守彭宠,上谷太守耿况,以及真定王刘杨,带着麾下全部的势力,整体倒向了刘秀。
    而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很多人最初其实也都是他们的下属。
    所以,如果这三个人此时都还在世的话,那么当年他们麾下的部将,一定会追随他们,形成不同的政治团体。
    一旦形成了团体,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抱团和刘秀争取权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问题是,就在刘秀登基一年多以后,彭宠就造反,刘杨也被扣了一顶谋反的帽子,直接被杀了。
    只有耿况,后来坚决站队到了刘秀这头,并且帮助刘秀灭了彭宠。
    不过,等到彭宠被灭之后,耿况也被刘秀接回了洛阳。虽然后来,刘秀给了耿况最好的生活待遇,但确实没有再让他掌握太大的权力。
    反倒是他儿子耿弇,后来被刘秀重点提拔了。
    这两个案子,直接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东汉统一天下之后,原属于彭宠或者刘杨的旧部,
    很难再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河北派系被削弱了。
    就比如彭宠这边,彭宠的旧部里,后来地位最高的,是云台诸将当中,排名第二的吴汉。
    但即便如此,其他的彭宠旧部,依然有人不愿意尊吴汉为老大,大家一起抱团。
    这其实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当年我们都是平级,甚至有可能吴汉还是我的下属。如今你混的好了,我们抱团取暖,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没问题。
    但是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去和刘秀争权,这肯定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