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好家伙,原来在这里等着自己,刘瀚抱着画像,撒腿就跑。
科试也称为录科,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
“母后别瞎操心了,我们再怎么折腾,再怎么培植势力,父皇一句话,几个动作就能将我们打落,他可是开国皇帝,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有时候越折腾反而适得其反……”
由于考取举人即具备做官资格,乡试可说是明清科举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乡试之榜明清时称乙榜,乡试则称乙科,与进士会试的甲榜、甲科相对,中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当真什么都答应?”
同年,刘秀让韩歆侯霸担任大司徒。
随即,刘瀚打开特地写再纸上的祭文,开始朗诵起来。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一般设有:
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
“这个不错,是大司徒侯霸的小女儿,秀外慧中,大家闺秀……”
吾子刘强,敏而好学、性情敦厚……
郭圣童说着指着大殿外,气得脸色通红。
“记得看呀。”郭圣通在后面大喊起来。
明清乡试录取举人名额由中央规定下达,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别为数十名到一百数十名不等,全国录取总额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
明清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
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
三月二十五日,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就是后世钦天监的前身。
另外设置有御史台,谏院,主要负责检查百官和对皇帝直言进谏。
<divss="contentadv">制度确立了,接下来就是长官的选取了,邓禹、郭伋、杜诗、韩歆、欧阳歙成为了三省的长官。
“能有什么事?”
而最后的殿试只是把进士重新排名,加上见一下皇帝罢了。
明清时代的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
随即是科举制度,刘瀚直接跨过唐朝,用明清的,但名字有所改变,分别是县试、郡试、州试、京试、殿试。
到时候我领你们见一见,若是合适就可以把亲事定下来,禀报你父皇,过些年成亲,你年纪也不小,等你成亲后,就可以正式入主东宫,有更多的自主权了……”
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强儿,就由你来朗诵祭文吧。”刘秀喝完祭天的酒,看向刘瀚。
“好好好,你怎么说都有理,母后瞎操心是吧?你给我滚滚滚,现在是翅膀硬了,管不动你。”
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在中华文化中,阳为吉,阴为凶,这其中的神,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种妖怪,而是主导阴阳二气造化的自然力量,通过祭祀,可以申请让这个力量,出阳藏阴,便可趋吉避凶,趋福避祸。
“还有这个,是大司马吴汉的二女儿,聪明伶俐,乖巧可爱……”
得天之愿,遂出纸张……
故以祭文昭告天地:汉室承平,万民安乐。愿天地神灵永保汉室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谨辞!”
从这一天起,华夏历史算是彻底进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