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进宫陪伴父皇的第五天,李世民摸着他的头道:“青雀吾儿,朕要立你为太子。”
这青雀就是李泰小名,李泰在狂喜之下,便激动地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岂料,这段话成了葬送李泰前途的一个大坑。
李世民听后非常感动,人越是缺失什么,越是想得到什么,他唯一和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杀兄夺取皇位,他自己不想自己的儿子也因为皇位自相残杀。
后来他专门向自己的大臣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此时的李世民显然是想把李泰立为太子,他希望可以用这个故事博得大臣们的认可。
但历史像是轮回,他开了个头,就难以终止了,大唐一朝,子反父,父杀子,子反母,母杀子,弟杀兄,兄弑弟…………屡见不鲜。
为了皇位,唐朝皇家就没有消停过,大家都以为自己是李世民,只要能登上至高位置,做一番大事业,自然名流千古,洗去污名,可他们往往高看自己了,李世民只有一个。
看看李世民的生平,就知道他有多牛掰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
李渊采取“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李世民自幼聪明果断,学习骑射。
公元615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年仅16岁的李世民率军去雁门关营救出了隋炀帝。
公元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年仅17岁的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后多次出征,平服各种叛乱,抗击dtz人的入侵。
公元617年,隋炀帝的各种骚操作,步子迈太大,百姓苦不堪言,引起天下大乱,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
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统帅右三军攻入长安,消灭隋朝。
同年,李世民出任右元帅,率兵10万进攻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翌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同年,薛举及其子薛仁杲20万大军入侵,李世民率军破薛举,浅水员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铲除了大唐西方的威胁。
公元619年,刘武周、宋金刚大军攻陷晋、浍二州,危急关中,李世民率军出征,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焚失地,巩固了大唐的北方领地。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消灭勾结突厥的刘武周,恢复了在山西的统治。
同年,李世民率军攻伐王世充,成功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率十余万大军开赴洛阳,抵达虎牢关,与唐军激战。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一举消灭了王世充与窦建德势力。
公元621年,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造反,李世民率军东征讨伐,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同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这是单独为他创作的职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
<divss="contentadv">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同时,李世民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俊才入馆,备巡顾问,形成了一套以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形成的班底。
公元624年,突厥犯边,李世民率军与突厥会谈结盟,突厥退兵。
公元625年,李世民出任中书令。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元贞观,李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同年,dtz颉利可汗趁机发兵数十万南下进攻泾州,威胁长安城。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连连阻击,突厥20万大军最终抵达渭水北岸。
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汴桥上签订渭水之盟,避免了一场大战。
公元628年,隋末战争的破坏,使天下经济凋敝,人口锐减。李世民以亡隋为戒,大赦天下,派遣使臣巡氏关内各地,招捕流民,以恢复生产。
公元629年,李世民在太极殿听政,鼓励臣子积极觐见。李世民在政治上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在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同时重视科举,复兴文教,最终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同年,李世民建史馆于禁宫之中,命魏征等诸臣最终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