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谥号“光烈”。
二月初八日,与刘秀合葬原陵,葬礼极为隆重。
阴丽华是华夏历史上皇后谥号制度之第一人,自此以后皇后谥号为帝谥加上本谥成为历代定制,沿用至唐初,长达六百年。
值得一的是,从建武二十一年,太子刘强被废除后,东汉的统治者就严厉明令禁止私人修史,历书只能由朝廷派专门的史官撰写。
汉明帝永平初年(公元58年),一个叫班固的,开始撰写《汉书》。后有人告发他私自改作国史,被捕下狱,差点杀头、
这人是个神童,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
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他下狱后,有个给力的弟弟,那便是班超。
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
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
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它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其实,《汉书》不止写到王莽新朝,他写了刘强,太子谋反,写了三省六部制度,写了科举制度,甚至写了郭况府谋反。
这些或者被删除,或者被修改,有些班超不让,但他死后,自然管不到了,有人暗中在做这些,很隐秘,还有东汉统治者背后的推动。
于是,郭况谋反失踪,变成了:“郭况,东汉外戚大臣,光武帝刘秀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弟弟,阳康思侯郭昌的儿子。
为人小心谨慎,恭谦下士。光武帝即位后,历任黄门侍郎、城门校尉。随着郭圣通成为皇后,受封绵蔓县侯。
建武二十年,累迁大鸿胪,受到无数赏赐,家中号称金窟。
汉明帝继位,加位特进,永平二年(59年),去世,时年五十一,谥号为节。”
还有,太子刘强的记录也变了,本来是谋反被废除,幽禁后死亡。
变成了:“东海恭王刘彊,也称刘强。东汉开国太子,光武帝刘秀长子,母为废后郭圣通。
建武二年(26年),册立为皇太子。
建武十七年(41年),随着生母郭圣通的被废,审时度势,主动辞让太子之位,降封东海王。
永平元年(58年),去世,享年三十四,谥号为恭。”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为此,他们还找人悄悄在东海国的国都附近建造了一座刘强的墓地,至于埋的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不用千年,甚至不用百年,只要五十年,当年记得事情人的死去,后世的人只会相信史书上看到的,即使是后世考古,也能找到那一座刘强在东海国的墓地。
当然,也可能提前被人盗了。
他们是历史,也在创造历史,历史是由人书写的。
但历史不意味着冷酷,它也有温情。
史书也有温柔的一笔,《后汉书》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
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
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取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大概意思是:“明帝性情仁孝友爱,对母亲思念不已。
永平十七年正月,热闹的春节刚过,汉明帝刘庄想着到父母坟上举行祭祀。
夜里他有所梦,梦到年少时,父母尚在,无忧无虑。梦就像回到从前一样,父母不在了,自己也长大了,也老了。
可梦里,自己还是那个孩子。醒来之后,回忆过往,再也不能入睡。
第二天,明帝率百官到邙山陵墓拜谒父母。
祭祀结束后,他来到生母亲阴丽华寝庙的更衣别室,看着母亲生前用过的首饰、梳妆用品,泪目满襟。
于是把梳妆盒内的东西换成最新款的,细心装好,想着母亲明日还要起床梳洗打扮呢。
侍从、官员等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流下了眼泪……”
只是梦后第二年,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他便驾崩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