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95章 大汉将倾

第295章 大汉将倾

于一些原因,还是稍贵,普通人家和小县城,也只能用竹简。
    刘宏摆摆手,“不看,怕是又劝解朕不要贪图美色,或者弹劾你们的吧?”
    杨赐,字伯献,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算是官宦世家,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
    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
    这家伙有些头铁,喜欢直言进谏,但刘宏也能容忍,他算是帝师,他和刘宽,还有张济于华光殿中侍讲,以教授灵帝。
    建宁二年(169年),当时青蛇出现在御座,灵帝询问杨赐缘由,杨赐于是封书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内官。
    熹平五年(176年),代袁隗为司徒,当时朝廷授人爵位,没有次序,而灵帝非常喜爱游玩。杨赐因此上书劝谏,言辞恳切。后来因为征辟党人而被罢免,又拜光禄大夫……
    反正时常被罢免,又时常升官,动不动劝解皇帝,刘宏不傻,虽然不喜欢,但知道这不是贪官污吏,是忠臣,所以升官,不高兴了贬谪,想起来又召回来……
    “不是!若是,我都不会呈报给陛下了。”
    张让摇摇头,这一位刘宏来了兴趣,“那他说的什么?”
    “司徒说张角派他的弟子走遍四方,不断诳骗引诱,十余年的时间,信徒多达数十万,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和豫州等八州之人,无不响应。
    有的信徒卖掉自己的家产,前往投奔张角,他们塞满道路,尚未到达而死在途中的也数以万计。
    郡、县的官员不了解张角的真实意图,反而讲张角教民向善,因而为百姓所拥戴。
    现在他的势力庞大,一旦反叛,怕是会引起轩然大波。
    现在,如果命州、郡进行镇压,恐怕会加重局势的混乱,促使其提前叛乱。应该命令刺史、郡守清查流民,将他们分别护送回本郡,以削弱张角党徒的力量,然后再诛杀那些首领。
    这样,不必劳师动众,就可以平息事态。”
    “张角?就是太平道的张角?”对于这个人,刘宏显然听说过,何止听过,他身的大宦官中常侍封谞、徐奉都是张角的信徒呀。
    中常侍“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向应对给事”,几乎是是宦官最高等级了。
    秩初为千石,后增秩为比二千石,在东汉中后期,中常侍职任渐重,员额亦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
    “是的,陛下,前些年董太守就弹劾他聚众蛊惑百姓,中常侍封谞说这只是传播黄老之术,你就赦免了他。”
    “喔,确实是这样,这太平经朕都看过,是好书,他不过是传播教义罢了,不用管,杨司徒就是大惊小怪的。”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三国演义中称此书为南华老仙所著,但目前普遍认为第一个持有者是方士于吉,就是被孙策所记杀的传奇道士于吉。
    传闻神人授太平经给于吉,全书23万字,170卷,现今道藏残存仅57卷,其余均已失传。
    而以残存篇章来看,全书没有任何反汉的内容,反而是包含辅国之策的大百科全书,其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实之灾异、神仙等诸多领域。
    <divss="contentadv">以天人合一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之术和阴阳五行学说,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
    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及体系,提出了、身中神、求长生等观念,后世常提到的精、气神也是源自于此。
    其二就是为帝王治太平,提出了一套统治术,也是全书最主要的部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学说为治国方针,认为天人一体,人的共同意志能够影响天道。
    人病了,出现损伤疾病,而天地病了,则是灾祸降临,瘟病肆虐,重则灭国亡家。
    并以此劝诫、警告昏君和贪官污吏,谴责他们的贪婪、不劳而获和残暴,要求平等,反对过度剥削,提出了建立人人劳动、周济贫穷的平等社会为目标的太平思想。
    三是修养方法,提出了辟谷、食气、服药、养性、返神、房中、针灸、占卜、堪舆、禁忌等诸般方术。其中丰富的中医中药知识更是可补皇帝内经之不足。
    四是劝善思想,提出了“承负”的善恶观,认为先人犯有过失,积累日多,由后辈子孙负其过,前人为“承”,后人为“负”。如果为善,则前人积福,后人受荫。如果人类作恶太多,则天地必将在易。
    《太平经》包容了古代道家、方仙道、黄老道思想,并且书中肯定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表明了对明君清官的拥护和向往……
    这么一看,这根本不是妖书,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