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98章 他们的浪漫和伟大

第298章 他们的浪漫和伟大

蔡邕等一同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这么说吧,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弟子,一个是公孙瓒,那事儿幽州的霸王,精锐三千,尽乘白马,纪律严明,其部众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纵横幽州无敌手,一度打得异族和袁绍害怕,是汉末著名的诸侯之一,可惜性格原因,杀刘虞,自恃才力,不恤百姓,欺压人民,失去民心,被袁绍打败了。
    刘备就不用多说了,蜀汉的缔造者,三分天下,一个传奇。
    光是这个战略,便可以看出朝廷和黄巾军的差距,黄巾的从巅峰滑落已经是可以遇见的。
    这个时候,洛阳以东的大半疆域都已经处于战乱之中了,如果纵容下去,那么汉朝灭亡在即,黄巾军实力扩张之迅速,是东汉王朝没有预料到的。
    但是这就是黄巾军的巅峰阶段了,说到底是张角集团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根本没有多少人才,也没有大局观,想当然。
    没有夺取天下的战略和能力,实力这么强大,但分散在各处,是合还是各自突进,没人知道。
    看似动静很大,其实一盘散沙,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各自攻打城池,打下来就坚守,以待事变。
    说好听的叫以待时变,说不好听的就是混吃等死的,等着汉军来各个击破,事实上,汉军就是玩得各个击破。
    当时,黄巾如果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由北方是张角主导的,集合天下黄巾,东郡的黄巾,颍川汝南一线的波才,南阳的张曼成……
    不惜一切代价,围攻洛阳,一旦洛阳打下,大汉必然亡。
    可惜,他们慢了,也没有这个目标,汉王朝反应过后,及时地调整部署,巩固京师洛阳防卫,也就断了黄巾军偷水晶的可能。
    等待黄巾的,只有灭亡了……
    于此同时,幽州涿郡涿县,有许多人聚在一个公告前面,一个年轻小伙,大概27岁上下。
    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他学识不错,看着布告,缓缓读了出来:
    “幽州刺史韩常布告四方,今黄巾欺君罔上,聚众造反,今又犯我幽州地界,残害生灵,荼毒百姓。为防州府郡守备之不周密,奉天子明诏,招募四方精壮之士,从军守士,保境安民。”
    “这我的机会呀。”
    刘备读完,心里感慨起来,随即准备招兵买马,去剿灭黄巾立功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三国演义》深入人心,但许多有演义的部分,不一定符合历史。
    比如书中原文第一回就写道:
    “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
    <divss="contentadv">邹靖计议。靖日:‘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在这段文字中,幽州、太守、刘焉、江夏、竟陵、汉鲁恭王、校尉、邹靖等地名、官名、人物,在历史上均真实存在。
    但是其中“幽州太守刘焉”的提法,却是大错特错,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这短短的六个字中,存在了三个错误。
    第一,东汉时期当时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当然,还有封国,但主要是这三个行政制度。
    它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幽州为其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
    一州的最高长官称为刺史,在后面几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才改为州牧,权力进一步扩大。
    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最高长官为郡守或者太守,幽州加上太守的组合,在这个时期,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第二,那便是刘焉没有当过幽州官的经历,他确实是东汉皇族后裔,也当过许多官和太守,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
    但是他没有在幽州当过官,而且他最后去的是益州,当的益州牧。
    第三,真正当过幽州刺史的应该是刘虞,他也是皇室后裔,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政绩卓著,颇有名望,后坐事免官。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为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安抚百姓。
    所以,这个时期的幽州刺史既不是刘虞,也不是刘焉。
    还有一点,那便是历史上可能没有桃园三结义。
    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开篇第一回就讲到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故事。
    当时,张飞说道,自己家中有一片桃园,花开正盛,适合三人祭拜天地,结为异姓兄弟。
    于是,刘关张三人来到桃园,焚香祭拜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