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所在汝南袁氏,是东汉时期绝对的名门望族。
袁绍的高祖袁安为汉章帝时期的著名人物,曾官至司空和司徒;而袁绍的曾祖父袁敞则在汉和帝时期担任过司空;
袁绍祖父袁汤,同样氏累居高位,司空、司徒以及太尉他都当过。袁绍生父袁逢同样也官至司空。袁绍的叔父袁隗,则官拜司徒……
仿佛这三公就被他们袁家垄断了一样,刘家当皇帝,他们当三公。
只要某人担任三公,他的门生故吏就会傍在他身边,形成巨大的势力和网络。
比如东汉时期的外戚窦宪,他在朝内也就混了十多年时间而已,结果就是“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
用脚指头想想,四世三公,连续近百年都有人在朝内担任人臣之极,这个家族关系网络得有多大呢?
东汉朝廷至少有一半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刘家第一,他们袁家便是第二了。
“侄女,你这么一说,叔父简直是醍醐灌顶呀,那他们袁家想干什么?当皇帝吗?”
“自然是掌握更大的权力,未尝没有进一步的意思。”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难道倒向世家大族?”
“他们是养寇自重,一旦我们稍微做大,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灭了我们,而且他们也拖延不了多久,皇帝和宦官会催促他们的,不行就换人,皇甫嵩可不是士族,是凉州的将门出身呢。”
张宁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自然透彻,好些东西不能看表面。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冀州的黄巾主力一共有三波人去打过。
第一波,是卢植,就是刘备的老师,结果是失败了,被抓回来差点给砍了。
第二波是董卓,放着弱的不打,去打强的,还拖拖拉拉的,也被抓回来差点给砍了。
第三波是皇甫嵩,赢了,而且是比较轻松的赢。
是西北的皇甫嵩特别猛,还是卢植和董卓特别菜鸡,连黄巾农民都打不过?
……
冀州钜鹿郡下曲阳县,(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以西),为半山区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俗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
“黄天之世?大哥梦中传道?”
张宝穿着铠甲,拿着手中的信件,喃喃自语。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亲兵吴正青走了进来。
“将军,董卓带兵围住了我们下曲阳,他驻军城东,巨鹿太守郭典驻军城西。”
“什么?”张宝脸色狂喜。
“将军,怎么了?”
“哈哈哈,黄天不曾抛弃我们,黄天之世必然来到!”
“传令,东城留下少量人防守,大军主要留守西城。”
“将军,万一董卓大军来攻打,东城防不住的。”
张宝肯定的说,“不,他不会这么快攻打,就是攻打,也多半是做样子。”
“将军,怎么如此肯定?”
“黄天神明告诉我的!”
……
<divss="contentadv">城西,
“杀呀!”
“啊!”
“救命!”
夜晚,战场上一片黑暗,只有星光点缀着天空。
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剑刀相交之声回荡在夜空中,士兵们的呐喊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敌我双方在城墙上下展开激烈的拼杀,火把映照出战场的惨烈景象。
箭矢呼啸而过,密集的弩箭如同黑雨般倾泻而下,无情地洞穿了前进的大汉士兵的,刹那间,血肉飞溅,惨状令人胆寒。
攻城梯被放下,不断有壮士奋力攀爬上城墙,但城墙上的黄巾军顽强抵抗,不停有弓箭、滚石、木头、还有金汁从城墙上面飞下来。
尽管汉军拼尽全力,但城墙仿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战斗在夜晚变得更加残酷。城头上燃起的火焰映照出满是杀戮和血腥的场景。
汉军吃力地挥舞兵器,不停的冲锋,却时常被黄巾凌厉的反击打得节节败退。夜风中,鲜血的气味和悲鸣的呼喊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恐惧。
尽管攻城的力量不断地发起冲锋,但他们无法突破城墙的坚固防线。
“啪嗒!”
“咚!”
“啊!”
不断有汉军的尸体从云梯上坠落。
“太守,黄巾人数太多了,根本冲不上去,他们守城器械充足,再打下去,只会扩大伤亡。”
几个校尉和司马都劝说起来,他们手下都伤亡惨重呀。
“罢了,撤军,这西城的黄巾怎么这么多?伱们去东城看看。”
结果,他派人到城东看了,这董卓根本没有攻城。
“竖子!”巨鹿太守郭典大骂起来,甚至亲自找到董卓。
“董将军为何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