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老娘点头,然后冲院里说了一声,“我有点事要出门,你们看着家。”
“好。”方成武响亮的声音传了出来。
他在院里糊纸风筝呢,昨天看有人做,今天回了家,自己折腾起来。
方茹抽空看了他一眼,“先生布置的字可练完了?”
方成武头也不抬,“等会写,马上就做好了。”说是的风筝。
方茹又练了一会,站起来,松松筋骨,又做了几个伸展动作,她去了前面,将方老娘绣了一半的荷包收了起来,正准备放回方老娘的屋里,一个拉着二胡的老头跟姑娘走进铺子,正准备说话,可看着这空荡荡的铺子,一下子哑了。
“这里不是茶楼吗?”拉二胡的老头问道。
“不是。”方茹摇头。
拉二胡的老头勉强一笑,“小老儿来错地方了。”说着,便着那姑娘退了出去。姑娘走时,还时不时的往这铺子瞧上两眼。
好端端的一个大铺子,竟然不开店做生意,可真是浪费。
方茹看着他们走远,然后去将铺子关上了。
外面连招牌都没有,怎么会有人过来呢?
这铺子原本是留给方成山买卖的,这方成山一直没有回来,这铺子一直空着,就有些浪费。方王氏想着,若是成山这个月还不回来,那就交过铺子做茶楼,桌椅都订好了,木匠已经量了尺寸,正在打着了。
只是,这事没透出风声,别人怎么就知道?
方茹将这荷包放到方老娘的屋里,又去了一趟厨房,在水缸里的照了半天的镜子,方茹心满意足的出来了。
左边的脸疤更浅了。
方茹嘴角一勾,真漂亮啊。
她看到自己的模样,心情一下子就好了,烦恼消了一半。
这时,方成文在屋里喊,“玉娘,厨房可有馒头?给我拿一个。”他看到玉娘进厨房了,玉娘自从脸上的疤淡了之后,每日都要用厨房的水缸照上半天,还会对着水中的倒影傻笑呢。
这丫头,脸上的疤好了就这么高兴吗?
方成文失笑。
“有。”方茹将中午的剩馒头给方成文拿了过来。
方成文在背一本方茹听都没听过的书(她听过的书也不多)。
方成文拿了馒头就啃。
“二哥,你怎么成这样了?”一天四顿了吧。
“最近用脑太厉害了,得多补补。”方成文道,“下个月我就要走了,这屋子里的书你不要浪费了,记得读。”
“你不带走吗?”方茹问,这些书加起来可不便宜,方成文私房藏用得差不多了。
“不带了,主家有书。”方成文道。
主角?
“二哥,你这次去做什么?”方茹好奇,一个月十两,那绝对是高薪职业了。
“师爷。”方成文低声道,“你不要说出去。”
师爷?
是她想的那个师爷吗?
方成文道,“工钱很高,就是离得有点远,有时候还在考核一番。”方成文虚虚比了一个七字,“有七成把握。”
方茹看着他,“在哪?”
方成文咳了一声,不愿意说。
“比州府还远吗?”方茹问。
方成文假装看书去了,一边看一边啃剩下的半个馒头。
方茹再怎么问,方成文都不肯说了,方茹走到后面的书架上,准备拿本书看看,找本不那么厚的,简单的一点的。
方成文买的全是二手的书,非常厚,又难懂,不是书店里常卖的。
方茹挑了半天,在一本非常厚的书后面的找到了一本稍微薄了一点的书,看着有九成新。方茹很意外的翻了一下。
这是,话本?
方茹愣了一下,这个年代的话本吗。
相比一般的书来说,更加通俗易懂。
方茹将这本书拿走了,方成文看书看得太忘我,根本没有抬头。
话本,这个时代的话本跟现代的小说是一个性质的吧。
方茹又坐回了石凳上,开始翻看话本。
落魄书生偶遇官家小姐,官家小姐看中这书生的才华,书生看上了官家小姐的美貌与性情,两人一见钟情,然后偷偷相会,眼看着官家小姐的爹娘要给她说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官家小姐心中只有那落魄书生,不愿意,然后两人私奔了……
奔者为妾。
官家小姐离家时带着自己的一点首饰,两人以夫妻自居,甜甜蜜蜜的过了一段时间。后来家中银钱用完了,官家小姐当带来的首饰当了,给书生盘缠。
什么破玩意!
方茹重重的将书拍到石桌上。
气死她了。
这话本里写着,官家小姐与书生私奔后,置了房产,那书生将自己的一家子接来了,那官家小姐很是贤惠,天不亮就起,做全家做饭,还侍候婆母……
婆母不知官家小姐的身份,看她相貌好,以为她出身不好,嫌弃极了,那官家小姐怕给爹娘丢有人,不肯说出自家来历,更引得婆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