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了钱,武元胜就带上购买的东西离开了。
把物品都放到面包车上,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快一点了。
考虑到车子上的东西多,要是去村子里面那些搬走了的住户家里扫荡,没人看着车子不一定安全,他就打算先回去一趟,把东西放了再过来。
这年头,也不是没有小偷在偏僻的地方,看见别人车里有东西而不偷盗的。
毕竟现在的监控还没普及。
曾经刷小视频,他就看见有人报道过车辆在偏僻的角落被人砸了玻璃,偷盗车内的物品。
下午的扫荡,武元胜发现,农村人,还是不像城里人那样,家庭条件好。
这个碾盘特别大,青石材质,直径约3米,厚度约40公分,是他现实中目前见过的最大的碾盘。
要是没人要,他打算抽时间找个挖机还有大货车把它弄走。
这或许跟有的人不去市区买房,还要重新盖房子也有一定的关系。
搪瓷壶面上画的是三匹马的图案,看底款年份,是1965年。
沿着村子中间修路经过的地方走了不远,武元胜突然看见了一家搬走了的住户门前场地上,有一个石头制作的碾盘。
捡了一块砖头,他干脆把它打得更破了,把带着“御隆號”文字的残片捡了起来。
除了一些马口窑的陶瓷罐子、石头碾子历史久一点,其它东西,大多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以民俗普通生活用品为主。
没有耽误时间,他开始去那些大门、窗户被砸,搬走了的拆迁户家里寻找了起来。
这个暗记是印的文字,写的是“御隆號”。
估计是一个商号专用的罐子。
看着很小巧,比起那些几百斤重的、搬不动的大石碾子,他更喜欢这个。
估算了一下,至少有上万斤重。
了解过后,人家告诉他,这东西是他们村子的,修路时会被弄到村委会去。
火笼缸是剔花的,简单的花形图案,提柄麻花形,连接烘笼主体的两端有两只蛤蟆的造型。
他可是知道一些公园,随便买个石头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
除了历史建筑房子少点,没有单位住宅楼,其它的两层、三层的红砖瓦房,看上去都差不多。
搪瓷制品,时间久了,都有一些磕碰,它们的品相,都不是特别好。
罐子很重,有大几十斤,看着像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一个“福”字四系罐,以及一个花鸟图案坛子。
搪瓷杯,一个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文字以及图案。
各家各户,搬家后,大多东西舍不得丢下,都带走了。
这种农具,一般是拔秧苗时用的,以前也见到过,但不多。
鱼篓是竹子编制的,这东西不值钱,但看见了,作为一件民俗用品,他还是把它拿了起来。
农村人家里,民俗用品,特别是农具,那些年代久,要坏还没坏的,没有被带走的很多。
这种“大石头”,花几千块钱弄回去肯定赚钱。
秧马是农具,就是一个小凳子钉在一块两边向上有弧度的木板上,外形有点像小船。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小青石碾子长约80公分,最大直径约20公分,重量差不多100斤。
可能是历史建筑少,乡下的人,经济条件也要差很多,在这些房子里,他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很多。
其中盆子有两个,都是面盆,一个黑釉的,一个黄釉的,素面无纹饰,看上去很厚实、美观。
下午寻找的这几户人家,也不像城里的棚户区那些人家里一样,他们家里,基本上是看不到花盆的。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搪瓷盘是一个果盘,面上的图案是“囍”字花卉。
那些石头,很多没有这样的大碾盘有特色。
其它的农具,感觉太常见,在城中村拆迁区,那些顶棚上面,都能找到,他并没有要。
另一个是“最高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知道了情况,他就打消了找车、找挖机弄走的念头。
哪怕是残片,肯定也能卖钱。
买了新房,会重新装修,置办新家具,购买新的生活用品,一切换新。
夜壶球形,口很大,素面无花纹文字。
而城市拆迁,很多人拿到了拆迁款,都会重新买房。
扫荡了两个多小时,找了六七户人家,武元胜找到的东西主要是马口窑的物品。
这点从每家每户使用的物品、装修情况就能反映出来。
开车返回了一趟,把东西放好后,再次来到这边已经快三点了。
看年份,应该很早了,可能是清代制作的物品。
这四个坛子、罐子,有一个写着“年年有余”的坛子,一个写着“酒”字的坛子。
那个年代比现在至少要晚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