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这不是他们能问的事,上边下达的是通知,意思就是照着做就行了,连会议都没有组织。
二来,他知道的可能都还没有老牛家知道的多。
人还得叮嘱几句,千万别擅作主张的去跟老牛家打听,听说上头已经跟牛进仓单位要人了,粮油关系应该很快就能转好…
杨桂芹吃惊之余还得娇嗔的怪丈夫几句。
难道她是那种分不清大小王的人吗。
不过人心思就又绕了回来。
她确实不会特意去问老牛家,要是老闺蜜在就好了,两人无话不说,就能知道到底是咋回事了。
再在碰见牛进棚,杨桂琴就得问问四舍五入也快过年了,老太太今年还回不回来?
牛进棚哪知道啊。
他跟牛进仓是亲兄弟,自然而然的接过给亲哥办理借调和转粮油关系的活儿。
跨省迁移转粮油关系是最最呐喊的,得省级粮食部门审批,十天半个月下不来也正常。
但粮油关系都转了,牛进仓被借调回来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得空的一天,老牛家三兄弟就凑在一起琢磨怎么跟老太太报备。
徐水生也在。
最后一批生蚝干也装车由着火车运往香江,人心情轻松极了,就看兄弟三个人头发都要挠秃头,琢磨着怎么下笔…
女人们这会都不在.......。
每年从秋收到过年时间都是集体相亲或者结婚的日子。
以前搞大集体,一来是因为秋收以后不忙了,二来是因为年终结算家家户户都有点闲钱。
这习惯就一直保留下来,到现在还没改。
先锋生产队的男女一般都不愁嫁娶,但事儿也很多的。
就今儿谁谁谁家是女方上门。
听着是因为自由恋爱,男方妈瞧不上女方家境。
当妈的想要的是同个生产队通婚,那不就是强强联合了么。
人家上门到饭点时就不见人影,跑别人家串门去了......。
这家当爷爷奶奶的等不见儿媳妇回来,意识到这老娘们这是给女方下马威,也急坏了,心里着急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只好佯装镇定的让女方先坐着。、
嘴上说的是人事儿多,一唠嗑就啥都忘了,这会子准是跟谁又唠起来了,连做饭的时间都忘了,其实是满生产队的去找人。
这一通找,全生产队的人就都知道了这家社员的事。
按着老头的话,人家小姑娘特别懂事,还主动要去做饭….。
头一次上门儿,哪有让人家做饭的道理啊。
可当儿子的却表示要一块儿做,还说现在都是新社会了,没那么多讲究。
听着的社员们对苦命鸳鸯的同情就多了一分,凑在一块叨叨。
老牛家女人们就都在呢。
黄水仙叨叨真没有看见过谁家媳妇没过门儿第一次上婆家就下厨房做饭的呢。
秦淑芬挺着个大肚子说对对对,媳妇儿没进门儿之前,不都娇贵的跟姑奶奶似的吗?
那是给自家人开枝散叶的,婆家人得众星捧月似的捧着哄着。
就算到这地步了,还有鸡蛋里挑骨头硬是挑理的呢…
虽然在座九成九都是包办,且哪怕是碰上个好性格的婆婆,从上门那一刻起就得勤快的帮着做饭洗碗,生怕落一个懒骨头的名声.....。
但这会站队苦命鸳鸯,所以大家还是一个劲的说对对对,然后再夸夸这丫头真啥理也不挑就去给他们做饭吗?这也太通情达理了吧!
还真有社员上家里头去看了。
那小姑娘挽着袖子,跟小年轻一块确实都在灶房里,
小年轻还夸着女方的手艺,说今儿正好给家里人露一手。
而小姑娘笑容也一脸真诚,说要给对象家里人做顿好吃的。
两个小年轻要开橱柜门却傻眼了。
厨房里空荡荡的,没有菜也没有米,连碗筷都给收拾起来了。
社员心里头跟明镜似的,保准是当老娘的提前藏到橱柜里头了,瞧瞧那橱柜这会就上着锁呢。
不分家都是婆婆管粮食,没有经过当家人的同意,谁也没法拿出里面的粮食,除非把那橱柜上的锁头给撬开......。
可那样的话,那老娘们就更有拆散苦命鸳鸯的名头了。
小年轻看了看空荡荡的厨房,垂在身体两侧的拳头握了起来
那小姑娘太懂事,还一个劲让对象别太为难了,要是实在没有,不吃饭也没关系的。
目睹的社员们正义的火苗烧得一寸比一寸高,张罗着要送东西来。
这个说家里头还有丝瓜和蛏子,现在立刻马上就能够送来。
是快手菜,很快就能吃上饭。
那一个说家里头还有点虾。
虾好啊,立马就有社员叨叨配不配笋,她们家今儿有笋有毛豆,刚好能搭成一套菜,再煎几个荷包蛋,也是相当完美的一顿饭了。
今儿必须在先锋生产队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