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各朝观看现代建国,皇帝们震惊了 > 第41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史上最大变革之风暴将到来!

第41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史上最大变革之风暴将到来!

    大秦。
    天色渐暗,开始下雨了。
    朦胧的雨幕,遮掩了天空中倒映的画面,也让徐锡麟的惨相变得模糊。
    始皇帝像心有所感一般,身子没来由的打了个寒颤,再次响起了一个故人。
    徐锡麟的死状,哪怕是他嬴政,都感到胆寒、残忍。
    他再次幽幽叹息:“这么做,值得吗?”
    为了理想中的国,可是这么久了,依然没人能驱散黑暗,建立新的秩序。
    这些人,会惨死吗?
    嬴政沉默了。
    这时,雨幕中,画面逐渐变黑。
    开始浮现徐锡麟的生平简介。
    【徐锡麟,字伯荪,号光汉子,出生名门望族。】
    【早年曾赴东瀛,参加博览会,于中发现中华遗物被当做商品展览,怒而愤慨,自此投身革命,后加入光复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论是光复会也好,还是大通学堂也好,他们始终都游离在清廷的权力中心之外,徐锡麟深知谋得革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加之前一年吴樾持弹暗杀五大臣,慷慨赴死,这才有了安庆起义。】
    【草木茵茵,脆薄、刀形的叶子或许不是最漂亮的,但那憔悴中仍然殷红的脉络总会使人想起殉道者的血,在苍凉的大世里独自红着。】
    【那一年,徐锡麟年仅三十四岁。】
    画面一变。
    徐锡麟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了老一批光复会成员这里。
    此时的蔡元培,正在德意志留学。
    听到这个消息,他沉默了,目向遥远的东方,久久不语。
    眼里,是悲伤,是惋惜。
    良久。
    蔡元培终于说话,眼里的悲伤与惋惜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坚定。
    “小友,一路好走。”
    “你的牺牲不会白白浪费,我有预感,一场风暴将要来袭。”
    “满洲的墙,要被我们推倒了,很快,很快……”
    说到这,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蔡元培一人。
    与此同时,香江。
    由于萍浏醴起义之后,为躲清廷通缉,孙先生被迫离开东瀛,来到了香江。
    此时,夜深了。
    孙先生却还没有睡。
    他正阅读着一封来自国内的电报。
    此时的同盟会,由黄兴领导着。
    二人很快确定了下一次起义的地点与时间。
    “以粤西为武装起义重点,以镇南关为突破口,夺取南宁,占领两广,挥师北上,直捣清廷巢穴!”
    东瀛,一位年轻人来到早稻田大学求学。
    陈独修,这是他第三次踏临这里。
    这里的天很暗,但是风却很大。
    大风吹乱了他的发丝,显露出一双深沉、深邃的眼睛。
    看着国内传来的消息,徐锡麟死了,吴樾死了,孙先生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等等消息,青年满腔的热烈,仿佛要溢出胸膛。
    “虽败,但大世将来临!”
    “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但建国之路,不能没有我陈独修的名字!”
    在这一刻,青年在心底发誓。
    文字盘点出现。
    【徐锡麟的死,清廷依旧根固,但地方巡抚早就满城风雨,革命之火已经烧到了这些依旧留着长辫子的朝廷官员身上,火焰,他们扑不灭。】
    【所有革命之士都意识到了,最迟三到五年,天下必将剧变!】
    【但是!】
    文字话锋一转。
    【革命需要流血和牺牲,徐锡麟不会是风雨飘摇的最后一个!】
    画面一变。
    江浙地带,邵兴。
    安庆起义失败一事,已经传回了邵兴。
    秋瑾自然也听说了徐锡麟已慷慨就义一事。
    周围人都在劝秋瑾离开,朝廷已经一路查到了邵兴大通学堂,却被秋瑾拒绝了。
    “革命怎能不流血,中华女子还不曾为革命流过一滴血。今日,就从我秋瑾开始。”
    她一脸平静的坐于大通学堂,不肯离去。
    【继徐锡麟之后,秋瑾被捕。】
    画面出现。
    一身白囚服,带着枷锁的秋瑾早已满身累累,步履蹒跚的走向刑场。
    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群众。
    秋瑾一一望过去,看见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妇女,看见了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她笑了,这就是黎明前的中华。
    负责斩首秋瑾的监斩官与秋瑾有些交情,他一脸愧疚:“我位卑言轻,没办法保全你!”
    秋瑾笑着摇头,表示理解。
    刑场上,她的声音响彻每一个角落。
    “秋风秋雨愁煞人。”
    “世人不知革命为何物?竟让我狠心抛夫弃子,我此番赴死,就为回答这个问题——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一个风雨不侵的家;
    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
    让千千万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