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各朝观看现代建国,皇帝们震惊了 > 第44章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要在此刻上演!

第44章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要在此刻上演!

    金色字体如龙飞凤舞般,浮现于各个朝代的夜幕上空。
    这一刻,众朝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
    嬴政、汉武帝、李世民、朱元璋、宋微宗……所有的皇帝全部一扫困意,猛地站起,凝望着这极具分量的一行字。
    “西后慈禧,竟然死了?!”
    众皇帝眼眸震撼,胸膛内,一颗炽热的心脏正在火热跳动,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一般。
    自从天空中开始盘点风雨建国之路开始,他们就一直在等,等这个腐朽黑暗,毫无尊严的朝代到底何时结束。
    一路走来,确实有人反抗,发起思想变革,以此救国,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总是差一口气。
    就如蚍蜉撼树一般,无论如何变革,清廷都如一棵盘根的老树巍然不动。
    可是这一次,这些皇帝们第一次感受到这个朝代要亡了。
    慈禧死了!!!
    这一死,可谓是历史的拐点。
    唐朝,看着画面里百姓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庆祝慈禧死了的一幕,李世民目光颤动。
    嘴巴微微张了张,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喉咙滚动了一下,还是止住了。
    “自古推翻一个朝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孙先生接连掀起起义,加之慈禧去世,偌大的国家再无统领者,想不乱也难啊……”
    身后,魏征低语,替李世民说出了他想说的。
    “数千年之变局,要在此刻上演了……”
    房玄龄唏嘘着附和道。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叹时势造英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廷开始土崩瓦解,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慈禧去世,其重要意义深远程度甚至要大于同盟会的一次次起义。
    天空中,文字再现。
    【慈禧死后,末代皇帝傅仪继位,年仅三岁。】
    【列强时刻注意清廷局势,彼时局面愈加混乱,各阶层都处于混乱割据状态。】
    【有人在等待一个趁乱崛起的机会。】
    【有人继续筹划起义,一举掀翻清廷二百七十年的统治。】
    【有人海外学成归来,准备踏入下一个时代的舞台。】
    【乱世纷争,谁能把握住机会?一举称雄?】
    画面展现。
    詹天佑正式投入中华铁路建设之路,开始修建京张铁路。翌年,八达岭隧道修建完成。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铁路便是国脉’的重要性。
    这也为未来一场席卷全国的保护铁路运动埋下隐患。
    另一边。
    陈独修从东瀛留学归来了。
    他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踏入了杭城陆军小学的学堂,他开始教书。
    历史与人文。
    这是他希望眼前这群还处于含苞待放的年纪的孩子们应该懂得的。
    历史,应当刻进他们的思想与血液中。
    这一刻,他表情严肃,喃喃自语:“是时候了。”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新文化,属于他与另外一位姓李的年轻人。
    南陈北李。
    此刻,一位身着长袍,戴着眼镜的男子走出津城北洋法政学校。
    他是李大朝。
    周围的人还以为他是这里的老师,可那一年,他还不满二十。
    是国势之危机,让他早早的明白了,唯有急思深研真理,方能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回到教室,李大朝望着报纸上一行深色醒目的大字:清之将亡,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之道!
    陷入了沉思。
    古今一心,他拿起笔,愤然写下《登楼杂感》诗篇。
    “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
    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
    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倚楼。”
    这只是冰山一角。
    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都在做事。
    远在大洋彼岸的德意志。
    蔡元培正在深夜苦读,他抛弃国内所取得的一切,孑然一身,前往德意志,欲以学识救国。
    那一年,他三十四岁,却仍是程门立雪的热血儿!
    东瀛。
    周树人还在东瀛,此时的他,师从章炳麟,并与其弟弟周作人开始翻译《域外小说集》。
    彼时,革命之使命早已深入他的心中,哪怕生活艰难,也要进行!
    同年。
    一艘‘二辰丸’号轮船在澳洲附近的九州洋进行军火贩卖,被清廷缉拿扣押。
    画面浮现。
    群情激愤中,象征着东瀛国旗的大日旗被降下,东瀛震怒,葡萄国煽风点火,为虎作伥。
    可弱国无外交,清廷明明占尽法理,可最终的结果却以高价买下走私货物,鸣炮道歉为结束。
    耻辱,如乌云压城般席卷而立。
    那一天,江口有无数国人流泪大喊,中华大地群情激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