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乱青愣怔了1瞬,那1刻他心中万马奔腾。不仅是出于对第2世界科技发达程度的感叹,还因为自己刚刚从鬼门关前险而又险地溜了1圈。
“先进行犯罪现场2次排查”和“先去犯罪现场2次排查”,只是简单的动词变更差点暴露他的身份。
身为世界联邦特聘古文字学专家,“姜乱青”不可能没有参与过相关案件的调查,对于第2世界的技术应用就算不是精熟,也应该达到条件反射的熟练了,最起码不会像他现在这样两眼1抹黑。
人工智能斯库尔可以通过平板情景再现,完全没必要返回案发现场!
而且姜乱青觉得他在恍惚之中遗漏了1个点,就是案件已经发生3个月了,按理说如果不是特殊手段,案发现场不可能完整保存,但是现有资料中那些图片和记录都相当清晰明了,就像是案件刚刚发生不久。
难道第2世界的科技已经发达到可以时间回溯了吗?可能性并不大,如果单纯依靠技术时间回溯的话,世界联邦分分钟就能确定犯罪凶手身份,根本没必要出动维和部。
那么,那些拍摄清晰的照片又是哪里来的呢?不可能是目击证人拍摄的,照片拍摄角度大多专业化,除非证人中大部分是摄影高手,否则无法拍摄出精度那么高的照片。
再者就是时间,如果他们在3个月前就发现了无头尸,那为什么当时不报警呢?恐惧情绪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每1位目击者都选择隐瞒,这无疑是不符合逻辑的。
为了防止自己遗漏关键信息,姜乱青又将平板上的照片重新翻看了1遍,页面顶部左对齐的文字内容相比图片小了无数倍,在他1开始匆匆忙忙看照片时被忽略了。
那是1串日期,区间为新世纪2123年12月29日13:00——新世纪2124年1月1日8:57。
这是……照片整理收录时间吗?
不对!也许是照片拍摄时间!
姜乱青猛然惊醒,他微不可察地瞥了1眼裴城暮,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到现在都1言不发,甚至不提醒他照片拍摄的日期和时间了。
差1点,他差1点露馅。
姜乱青快速运转大脑,纷乱复杂的线索被他11串联,1些遗漏的细节也被他揪了出来。
首先就是裴城暮的态度,他似乎很信任原身,但是在1些具体细节上却并没有具体讲解,其中就包括照片拍摄时间。
裴城暮曾提到过,先遣打捞队是在3天前到达的,也就是说这些照片极有可能是他们拍摄的。
而裴城暮不提醒的态度并不是所谓的试探,而是出于对原身的信任!
“姜乱青”的记忆里,他曾不止1次参加配合过类似的特殊行动,这次的任务算是他参加过的行动中最安全稳定的1次了。
因为“姜乱青”专门为世界联邦特情处提供协助,所以每次任务接触异种怪物都是家常便饭,而此次的任务出动的是维和部——世界联邦手下维护治安与社会稳定的组织。根据目前情况判断,此次案件的性质依旧归属于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刑事案件。
裴城暮信任原身的经验和能力,所以他只会在特定的问题上进行补充讲解,但是并不会纠结1些细枝末节,这也给姜乱青的伪装带来了1定的难度。
姜乱青并不知道原身的知识体量以及对于第2世界科技设备的熟悉程度,在团队合作任务中,1个无心之举可能就会暴露他的身份。
其次就是这诡异的时间间隔,报案时间距离目击者目击时间相差3个月,这3个月内除了最近这3天外,1切的案件信息都是空白。
“过去的3个月内没有发生类似案件吗?是否有找到无头尸体?”姜乱青问。
“没有,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裴城暮回答道。
“犯人似乎在10月16号那天被发现之后,3个月内再没行动过,直到最近3天才又开始犯案。”裴城暮讲解情况时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姜乱青同样如此。
“那么,将最近3天的案发现场调取给我看……斯库尔。”姜乱青尽量让自己的言语没有漏洞,在下达指令后,他心念1动,主动提及了斯库尔的名字。
作为协助过大大小小案件的特聘古文字学专家,“姜乱青”1定相当熟悉斯库尔的某些功能,就连在手术室时单医生都曾有意询问他是否记得人工智能斯库尔,想来过去分析破解案件时原身“姜乱青”应该与斯库尔配合过不止1次。
小心分析猜测,大胆验证,姜乱青直接对斯库尔下达指令。
4周无人感到讶异,想来他的行为与往常相比应该并不算突兀。
“是,博士,现场调取中……每1幕呈现时常初定为30分钟,可修改。”
斯库尔的机械音在1楼大厅处响起,紧接着1道蓝色光影从透明平板中投射而出,照印在前方的空间之中。
蓝色的辉光笼罩着景象,为案发场景镀上了1层冰冷的质感,场景再现同样是3维立体建模,1比1还原,只不过相比于在平板上直视,它会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