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八零赶海,振兴国货 > 第八十一章 报道

第八十一章 报道

    ·“618也不少了。”
    “我家的才刚上高中,回回倒数,估摸着大学都没戏!”
    女孩被夸得心情舒畅,总算也舍得给花容跟叶久安一个眼神。
    “你们是干嘛的?”
    花容不知道怎么说,说你说的省状元就是我?
    也得有人信啊!
    花晓转过身,“我们也是去首都上大学的!”
    女孩母亲:“真是有缘分,你们考上的哪个大学,说不定还能跟我家闺女互相照顾照顾,在外头也算是老乡了。”
    噗嗤,女孩子笑出来,“什么上大学,娘你还真信啊!他们刚才扛了那么多麻袋,肯定是做小生意的。”
    装什么大头蒜,首都的大学是这么好考的吗?
    列车员检票。
    花容三人拿出车票。
    虽然这趟火车是去首都的,但他们的下车地点却写着沪市。
    女孩哼了声,自以为戳破他们的谎言。
    “你们去沪市啊,根本不是首都,怎么还说自己是去首都上大学?”
    “我们家是有亲戚才提前去,正常学生报道还要过几天才会出发,装也装得像点!”
    火车速度比较慢,两天总算到了沪市。
    花容三人把麻袋弄下来,跟着人流下车。
    远远得又听见女孩的哼声。
    一下火车,三人先在火车站门口买了几个肉饼吃。
    点心跟火车上卖的饭轮着吃,早就吃腻了。
    东西太沉了,“姐,要不咱们就在这找个地方卖吧!”
    看着陌生又繁华的城市,花晓不敢跑太远。
    “不行,这边卖不上价,附近应该有市场,咱们问问。”
    相比刚开始搞建设,到处全是工地、灰土的安市,沪市就繁华多了。
    以前就是租界,各种洋楼、西式建筑也看得人眼花缭乱。
    说是市场,其实还没有固定的人管理,有些混乱,卖什么的都有。
    找了个空地,三人把衣服、干货摆开来,弄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清爽。
    沪市人大多生活得比较精致,看见这样的摊位自然而然多看几眼。
    衣服谁都要穿,沪市近海,也吃海鲜,当然认识干货。
    花容跟花晓都开了张。
    一天下来,利润过百。
    收摊后,扛着东西去附近的招待所住下。
    他们在沪市停留三天,卖掉大半的货。
    同时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赚来的钱没有存进银行,而是又去进货,购买了当地特产。
    比如丝绸手帕、丝绸纱巾、雪花膏,以及一些能存放的小吃,登上去首都的火车,到了首都继续售卖。
    白茉,也就是在火车上嘲笑花容三人,因为考上燕京大学,受了一路追捧的女孩子。
    到了首都燕京,才觉得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自个儿成了土鳖。
    母女两人连安市都没去过,看着宽阔平坦的马路,以及偶尔开过去的公交车,两眼一抹黑。
    靠着两条腿和嘴巴跟人问路,才走到亲戚家。
    亲戚倒是对他们挺客气,也算是山沟沟里飞出个金凤凰,白茉将来说不定能留在首都工作,往后他们家也算是有福气。
    还带两人出去逛街、买东西,给白茉买了身衣服。
    高兴得她白天穿,晚上洗,恨不得天天穿着。
    亲戚还要上班,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们,白茉的母亲不好意思白吃白住,在家提前给做好饭。
    白茉拿着一块钱出门买葱姜蒜,到了地方却看见好多人把一处包围起来,并且还在不断有人往里面挤。
    已经来好几天了,白茉没有了最开始的陌生跟害怕,也跟着往里挤。
    “瞧一瞧看一看,衣服这堆五块钱一件,这堆十块一件,这堆十五一件,清仓大甩卖!”
    “买完衣服买海货,您吃过海货吗?我们这是干海货,买回去往干燥的地方放半年都没问题。”
    “有干海鱼、干鱿鱼、干海参、干虾、干蛤蜊,还有便宜的干海带。另外还有沪市来的丝绸手帕、丝绸纱巾,跟沪市点心,足不出门,就能吃上沪市特产了!”
    喊话吆喝的是花晓跟花容。
    叶久安只帮忙收钱,说什么都不帮着喊。
    一天下来,要不是花容去药店抓了点胖大海,两人的嗓子都发不出声了。
    燕京虽然不靠海,但隔壁就是津市,过年过节偶尔也有运来的新鲜海货,但贵、种类也不多,哪有干海货耐保存。
    这玩意也贵,可耐存放、干的也不压称,要不说还是大城市有钱人多,你买几两我买几两,一天下来也能卖不少。
    丝绸帕子跟丝巾更好卖,哪有女人不爱俏,有点钱的都想打扮打扮自己。
    白茉就想买,但她没那么多钱,而且卖的还是他们。
    怕花容认出自己,急着火车上的事,故意让她买,舍不得得看了两眼手帕,有的还是刺绣的,就走了。
    花容跟花晓早把本钱赚回来了,还没少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