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九零:学渣医女偏有大佬宠 > 第120章 尝试中药

第120章 尝试中药

    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有寒热之异,即可分表热证和表寒证两型。后者又有表实与表虚之别。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寒象较明显的为表实证、以麻黄汤主之;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脉浮缓等寒象较轻的为表虚证,以桂枝汤主之。(ps:该段引自中医方剂学,读者切勿擅自配药使用!)
    麻黄汤和桂枝汤,陶姜斟酌着这两个药方,又连忙翻开孩子们的病历本看起来。
    结合症状,再看方子,陶姜决定用中药一试!
    麻黄汤需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麻桂相须,开腠(念cou)畅营;麻杏相使,宜降相宜。(ps:此方引自《伤寒论》,读者切勿自行使用!)
    麻黄又名草麻黄,常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因味道和颜色得名,《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黄。”
    桂枝又名柳桂,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杏仁,就是杏的种子,有南北杏仁之分。南杏仁,也叫甜杏仁,微甜。北杏仁又叫苦杏仁,苦杏仁微毒,冲泡时需高温热开水冲泡,以去毒性。
    不过,这里是南方,山上的野杏该都是无毒的甜杏仁居多,易分。
    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到5分钟出锅,置烤房或烘箱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
    四种药材不算多,在眼下遍地都是宝的九十年代来说,应该也不会太难找!
    陶姜快速将关于四种药材的描述硬生生背下来,然后又撕下一页空白纸简单记了几个要点,记好就开始计划。
    “黄医生,竟然你那边没药了,那你愿不愿意留在这替我撑个半天一天的。”
    “我,我能行嘛?”
    黄医生倒没有不愿意,他就是觉得自己比起陶姜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就像刚刚这发热抽搐的孩子,他没有退烧药是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做了,更不懂什么大动脉搏动的地方血管丰富,发热用温开水擦拭这里有助于散热。
    “只要你想,就能行。”陶姜说着又把给她打下手的梁村长喊到跟前来,“梁村长现在是我的助手,大部分孩子的情况,他都知道的。我这呢,也将病情进展记录在册了,你要是肯帮忙,我就把接下来的治疗方案给你写下来。”
    “到时,万一孩子又反复,你就按我写的方案再结合实际情况去做,你看行嘛?”
    有病情记录,还有治疗方案辅助,黄医生觉得好像也没那么不行了。
    “那我在这,你干嘛去?”他不免问。
    如果可以,他更愿意给陶姜打下手,哪怕没钱挣。
    陶姜边把他和梁村长都拉到诊桌后头小声低语起来,“不是假没药,我们是真快没药了。虽然有让邓家生帮忙去买,但是镇上的流感情况肯定比我们更严重,能不能买到,买到多少都是未知数,我不得不防!”
    “眼下对孩子来说最危险的还是高热,我去找点解表散热的药回来先备着!”
    没药是真的寸步难行,就算他们想救治,都没辙啊!
    黄医生和梁村长对望一眼,虽觉压力重大,但也只能咬牙接下,“那行,陶医生你上山采药小心些!”
    “好,我知道!”
    陶姜应了,却没急着走,确认刚救下的孩子有退热的趋势才领着黄医生和梁村长一起给宗祠里所有孩子过一下病情。
    一是给黄医生有个初步印象,二是顺带就把接下来的治疗方案给敲定下来。
    马不停蹄的忙完,她就没再耽搁,回了一趟卫生室后,就挎着竹篮,拎着锄头上山去了。
    不过两三天就瘦了一大圈的背影沿着山路一直往上走,直至看不见后,陶家宗祠却等来了邓家生。
    “嫂子,嫂子,我回来了!”
    谁?
    宗祠里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的循声望过来,个个都是一脸茫然。
    邓家生第一次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下意识就紧张起来,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唇瓣。
    “陶,陶医生呢?”
    他被迫换了一个称呼。
    梁村长和黄医生这才想起陶姜有让这人外出买药,一个比一个更急切的迎了出来,“你买了药回是不是?”
    邓家生开始挠头,语气抱歉,“我没买到,卫生院买不到,药品经销部也断药了。”
    说着,他又赶在两人露出失望之色前补充道,“不过旗哥去城里买去了,他昨晚抹黑去的,今天应该能把药带回来!”
    旗哥,梁旗?
    他一个痞子竟然为村里生病的孩子跑去县城买药?
    还是昨晚抹黑去的?
    可这怎么去啊?
    大晚上的连车都没有,靠两只脚嘛?
    黄医生和梁村长无意识对望一眼,心情有那么点复杂。
    “我说真的,你们相信我!我旗哥真去县城买药去了!”邓家生怕他们不信,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