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分主家和分家,其中主家走仕途,分家做生意。
分家的生意做的很好,然而主家的仕途走的并不顺,最大的官就是户部侍郎,十年前还退了下来,这还是因为分家的生意遍布大江南北的原因。
后来听说,宁家在朝廷上的人越来越少,为了巩固西南大族的地位,分家也允许子弟走仕途了。
咱们祁县的县令就是宁家分家的。”
“原来如此。”
李翠翠点了点头,又问道:“临水镇我也观察了两天,好像没有看到店铺牌子带玉兰花的,是没有宁家的店铺吗?”
木老板说道:“朝廷有规定,官员及其族人不许在其上任的地方做生意。原本祁县是有宁家铺子的,随着宁县令上任,就都撤了出去。”
“原来如此。”她并不知道这么个规定。
那随着官越大,管辖的范围越大,能做的生意就越少,也是一种制约。
不过,有些京官是不受限制的,这些以后李翠翠都会了解到。
她没掺和商标的事,让他们两个去定,摊位那边还等着她过去呢。
跟两位老板说了一声,再让个小伙计帮她推着车,离开了铁匠铺。
接下来是购买面粉和油。
等她回去,摊位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他们坐着一边喝水一边等着她出摊。
李翠翠再次跟大家道歉,没有提前立好牌子,害大家等她这么长时间,并承诺在场的各位,第一个鸡蛋灌饼半价。
本来这些人就没什么怨气,好吃的东西等一会儿怎么了,但人家老板会办事,他们自然乐呵的接受。
菜已经洗好切好,何顺回了村子继续收鸡蛋,秀红帮着张罗客人。
见她回来,赶忙笑容满脸的走了过来,小声说道:“翠翠,好多人啊,都是闻名而来的。”
秀红显得很兴奋,这么多人等一个鸡蛋灌饼,这种场面她还是第一次见,难怪激动。
“秀红姐,你跟我一起和面,尽早开摊。”
“好,我跟着你学。”
李翠翠让她和做鸡蛋灌饼的面,自己弄做煎饼的面。
做煎饼的是面糊,用小麦面和玉米面两种,放盐,清水少量多放,然后搅拌,直到没有疙瘩。
很快一盆面糊调好了,接下来是醒面。
李翠翠继续做第二盆面糊。
秀红看着面糊,愣了一下,这是要做什么,怎么面这么稀?
其他人也好奇的围观。
有人问道。
“老板你这是又琢磨了新的吃食吗?”
“对啊,我见你又推来一个小车,里面的铁板还是圆的,与之前的不一样,可是新的花样?”
“老板,这新花样有鸡蛋灌饼好吃吗?”
“多少钱,怎么这次没有标着价格?”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好奇不已。
李翠翠笑着说道:“各位,容我卖个关子,一会儿就揭晓。”
又过去十来分钟,面醒好了,李翠翠开始做鸡蛋灌饼。
秀红和立夏在一旁学着,立冬收钱,大满洗碗,小满招待客人,每个人都有活做。
两个鸡蛋灌饼做好,李翠翠让秀红上手试试。
农村妇女在家做饭的时间短的十来年,长的几十年,鸡蛋灌饼又不是多么精致的吃食,秀红第一个就做的很好。
立夏询问对方吃什么酱,菜都放不放,然后快速的卷上,拿油纸包好,做的也有模有样。
嘱咐立夏多放菜,她来到新的摊位这边。
买了鸡蛋灌饼的人并没有走,等着另一个吃食。
见她准备做了,纷纷围了过来。
李翠翠将煎饼需要的一切料准备好,然后点火,刷锅。
“各位,我要做的这个吃食叫煎饼,同样是六文钱一个,十文钱两个,加蛋加油条各两文钱。”
“煎饼?这名字第一次听说,所以是用油煎面饼吗?”
“你们看那油饼,好薄,我第一次见这么薄的油饼,老板你也太抠门了吧。”
“就是,看你准备的东西,也没有胡萝卜,黄瓜那些菜,就生菜和葱花,你怎么能卖六文钱呢?”
“......”
还没开始做,已经有人不满抱怨着,觉得价格贵了。
李翠翠没解释,任由他们抱怨着。
她拿出油刷,刮板儿,煎饼靶子(也叫烙饼靶子),还有斜铲,俗称煎饼四件套。
锅热了,她用刷子刷了一点油,润锅,然后拿勺子舀了一勺面糊倒在煎锅中央。
煎饼靶子放在面糊中间,她一手搭在铁锅边上的把手,稍微一用力。
煎锅旋转起来。
“哇!”
饼锅转起来的那一刻,周围的人同时惊呼,他们睁大了眼睛,从没见过会转的锅。
好神奇。
李翠翠微微一笑,就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