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多了四个逆子她喜当娘 > 第121章 李翠翠我真是小看你了

第121章 李翠翠我真是小看你了

    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街道上的人还不多,陆陆续续有小商贩担着货来摆摊。
    有新鲜的蔬菜,瓜果,有自己编的竹筐,篮子,有自己纳的鞋子,鞋垫,还有自己做的小玩具,小摆件啥的。
    靠着自己的一点手艺赚点钱贴补家用。
    有些人的摊子可能一天都卖不出去多少东西,可他们除了种地别的也不会,又有什么办法去赚钱呢?
    要说他们最羡慕的还是镇子上的居民们。
    宋主簿刚来临水镇那两年对镇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首先是房屋与街道的规划,他将临水镇对外扩了近一倍,原住民每家都分了一个铺子。
    不自己做买卖的,就交给街道司帮忙出租,他们只要收租金就好。
    然后是建学堂,每家给一个免费的名额去读书,第二个孩子读书的,两年束脩减半,第三个孩子读书的,一年束脩减半。
    学堂一盖好,周边镇子上的人,不少想来临水镇定居的。
    宋主簿出了一个引入政策,来临水镇定居的,有购房置地等多种优惠。
    若是秀才来定居,房价优惠一半,若再去学堂当夫子教学,剩下的一半房钱,街道司先垫付,教学满十年,房子直接送给对方。
    若是举人来定居,且免费教学五年,房子直接免费送。
    这期间,他们的工钱是照付的。
    根据朝廷的规定,启蒙学堂的夫子最低要求秀才的身份,书院的夫子最低需要举人的身份。
    有了举人和秀才,学堂和书院才能开下去。
    有了读书的地方,来定居的人就会更多,而且能读得起书的,一般家境都不错。
    后面,宋主簿又加了一条,针对秀才和举人的定居福利有效期三个月,超过三个月,再议。
    这条规定一出,一个月后,学堂和书院就开始招生了。
    其次是商户,来这边开店的,半年内租金减半,若是直接购买铺子,房价优惠两成。
    衙门同时保证,除了朝廷规定的税,不会额外收税。
    然后是会手艺的,比如铁匠,木匠,绣娘,酿造类,染织类,建造类,还包括酒楼的大师傅等等,只要涉及到人们的吃穿住行,凡是有独门手艺的,来这里定居都给予优惠。
    就算不定居,只是来找工作,街道司都会为他们提供高薪的工作。
    最后是普通人来定居的,没房没地没关系,镇子提供。
    荒地开垦的前三年,不但免税,衙门还提供三年的种子和一年的口粮,只要你能忙得过来,一人申请十亩地都行。
    不过,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二十年内土地不能买卖,种不了,衙门会收上来,决不能荒废。二十年后,土地归个人所有,不再限制买卖。
    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都属于个人,当然,三年后是要正常交税的。
    这个条件可是吸引了不少人来临水镇定居。
    一年后,粮食的收成除了自给自足,还有不少剩余,他们就把多的卖了,家里有了余钱,就会改善家里的生活,变相刺激了镇子经济的发展。
    一环扣一环,临水镇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整体的规模就扩大了一倍。
    宋主簿又开始对街边的商贩进行管理,特意向县令大人申请了街道司这个部门,用来规范集市。
    有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不管是买还是卖才能盘活,从而形成规模。
    要知道,以前临水镇的集市只有上午半天,一般到了下午就没什么人了。
    如今周围的村镇百姓们都来临水镇,集市自然就延长为一整天,就这,摊位还很紧张呢。
    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基础,宋主簿怎么会在本地搞美食街呢?单是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加盟费,出着就很困难,更不要说以临水镇为根基,对外扩散了。
    人家是有底气的。
    如今是宋主簿任职的第五个年头,临水镇已经很繁荣了。
    李翠翠知道后,是佩服的。
    如此魄力的将一个小镇变成仅次于县城的大镇子,非常厉害了。
    这是一个全心为了百姓的好官。
    住的地方离街道司本就不远,两人走了没多久就到了街道司门口。
    还没进去,有人从里面冲了出来,不由分说将李翠翠的胳膊反手拧在背后,一脚狠狠踹向她的腿窝。
    ‘噗通’一声,李翠翠结结实实的跪在了石板上。
    “哗啦”
    手中的篮子没拿稳扔了出去,三个装着香皂水的瓶子掉在了石阶上,全部摔碎了,香皂水撒了一地。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翠翠都没反应过来,尤其膝盖火辣辣的疼,不用看就能感觉到血争先恐后的往外流。
    手被反拧着,背上好像有千斤重,让她动弹不得。
    宁扶摇也吓傻了,等她反应过来,赶忙上前拍打男子的手。
    “阿孝叔叔,你赶紧放开李姨。”
    男子愣了一下,问道:“小姐,您喊她什么?她不是掳走您的坏人?”
    “不是,是李姨救了我,你赶紧放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