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69章 江南重税

第169章 江南重税


    一直等在旁边的杜同礼,直到这时才上前行礼道:
    “陈伴读。”
    陈景恪看着他,笑道:“杜兄,许久不见。见到你春风得意,我也很高兴啊。”
    杜同礼感激的道:“皆蒙陈伴读照顾,某方有今日。”
    他确实感激陈景恪,尤其是这次毛骧一党被抓,锦衣卫被从上到下清理了一遍。
    更是让他战战兢兢。
    这次整顿是系统性的,不管是不是毛骧一党,都在被清算的行列。
    身处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很难保持手脚干净。
    如果当初没有脱离锦衣卫身份,这次大概率也难逃一死。
    哪像现在,在稽查司可谓是风光无限。
    手中的权力一点都不小,走到哪别人都是笑脸相对。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感激陈景恪。
    深感这条大腿是抱对了。
    而且消息比较灵通的他,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陛下将八公主许配给了陈景恪。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妥妥的驸马爷。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所以,这条大腿一定要抱牢了。
    陈景恪虽然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但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为杜同礼哀悼了三秒钟。
    希望宝钞稽查司,变成税务稽查司的时候,你还能这么想。
    朱雄英多会来事儿,早知道杜同礼是陈景恪的人,很是给面子的过来鼓励了几句。
    把老杜兴奋的骨头都轻了好几斤。
    这可是太孙啊,竟然也知道咱老杜。
    祖坟冒青烟啊。
    花花轿子众人抬,徐允恭也说道:“杜员外郎乃稽查司虎将也。”
    “精通探查之术,又通算学。若没有他,我可能还要半年才能回来。”
    杜同礼连忙谦虚的道:“徐郎中过奖了,都是您领导的好。”
    陈景恪从这话里听出了端倪,问道:“很难查吗?”
    徐允恭点头道:“没有几个人愿意将自己的财富暴露在外,更不愿意暴露在朝廷眼皮子底下。”
    “还好我们调查地方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估算宝钞发行量,没有引起太大的抵触。”
    “若是为了收税,我们几个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好说。”
    “即便如此,那些大户也藏的一个比一个严,想获得准确数字太难了。”
    朱雄英叹道:“辛苦你们了,我会向皇爷爷为你们请功的。”
    徐允恭感激的道:“我代兄弟们谢过太孙了。”
    徐允恭这次离京,是为了巡视地方。
    一检查新钞发行情况,二完善稽查司建设,三就是配合当地稽查司,调查地方经济情况。
    他几乎是一个府一个府的在跑,除了云贵这些偏远的地方,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大明。
    “最难查的还是江南,这里宗族观念太重了,我们时刻处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也正是因此,才将这里放在了最后。”
    “本来我还想着,要在这里耗上几个月。”
    “哪知道官吏涨俸之后,变得一个比一个积极。”
    陈景恪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涨俸还是很有用的吗。”
    徐允恭摇摇头道:“和你想的有些出入,他们这么积极,倒不是为了报答朝廷的涨俸之恩。”
    “而是怕朝廷不了解当地情况,滥发宝钞,导致他们手里的宝钞贬值。”
    陈景恪顿时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竟然还能这样。
    想想也是,以前一个月才几贯钱的俸禄,随便伸伸手就捞回来了。
    现在是十几贯几十贯,一年下来就是几百贯。
    意义就不一样了啊。
    为了不让自己的俸禄贬值,他们必须和朝廷合作。
    就算不方便得罪那些大户,也最多是不闻不问,不会制造困难。
    有了地方官吏的配合,事情自然就变的简单多了。
    徐允恭继续说道:“以前我只知道北方困苦,南方才是朝廷的赋税重地,但对这方面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这一次亲自调查过才明白,南北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陈景恪点点头,叹道:“所以朝廷才会冒着天大的风险,让黄河重回故道。”
    “有了黄河提供的水源,再将淮水水系梳理好,北方才能自给自足。”
    “到时候江南八府的税也能降下来了。”
    听到他提起江南八府的税,众人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朝廷规定,大明的私有土地是亩税是四升,但江南八府的税是八升。
    至于原因,朱元璋说当年这里的人支持张士诚,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惩罚。
    一开始陈景恪也以为是这样,和朱元璋接触多了才知道并非如此。
    所谓惩罚,不过是朱元璋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真正的原因是,北方太穷了,只能加大对南方的压榨。
    可是又不能明着说,否则百姓肯定不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