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

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

场。”</p>
    “还有蛊惑咱开海、组建水师、打造新式海船,是不是就已经算到今天了?”</p>
    陈景恪倒也没有隐瞒,说道:“陛下英明,不过要说专门为了算计高丽倒也不至于,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罢了。”</p>
    “毕竟黄河改道受益最大的,还是河南、山东、北平南部以及整个淮北地区。”</p>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英明个屁,被你小子骗的团团转。”</p>
    “走一步看两步的是人才,看三步的是天才,你小子走一步能看五六步。”</p>
    “你准备怎么安排这块地,一并说吧,也别一点一点往外挤了。”</p>
    陈景恪‘嘿嘿’笑道:“是陛下安排,我只是提点小小的建议。”</p>
    朱元璋嗤笑道:“行了,别拍咱的马屁了,快说。”</p>
    陈景恪这才正色道:“陛下担心高丽复叛,我以为可能性不大。”</p>
    “唐朝时,高句丽、新罗、百济和中原的交流并不频繁,当地人对中原也并不向往。”</p>
    “尤其是高句丽和百济,更是与中原敌对。”</p>
    “就算是新罗,也只是迫于高句丽的压力,才不得不向大唐称臣。”</p>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降而复叛,让新罗捡了个便宜。”</p>
    “但也正因为大唐曾经彻底征服过他们,让他们对中原生出了敬畏之心。”</p>
    “即便新罗攫取了胜利果实,也依然不敢真的生出叛逆之心。”</p>
    “他们始终向中原称臣,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习俗。”</p>
    “经过数百年的同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传入,让高丽大部分人都心向大明。”</p>
    “《华夏简史》的传播,消除了双方之间最后一点隔阂。”</p>
    “这也是我建议陛下派出使节团的原因。”</p>
    “可以说,此时的高丽就是一颗熟透了的果子,等着大明去采摘。”</p>
    一席话说的朱元璋也不禁连连点头:</p>
    “有道理,细思确实如此,那你觉得该如何实施统治呢?”</p>
    陈景恪说道:“按照陛下之前的计划,将潭王封在此地。”</p>
    “但他这个王只是个傀儡,是过渡性质的。”</p>
    “所以,在制度上要做出改变,不能弄成先秦时期的封国,最好效仿汉朝。”</p>
    “藩王虽然有极大的权力,但相国等官吏,需要朝廷派遣。”</p>
    “然后迁徙高丽百姓到中原定居,现在河南、山东两省加起来,不足一千万人口。”</p>
    “完全可以在这里安置百万人。”</p>
    “再从南方人口稠密的地方,迁徙一部分百姓去高丽。”</p>
    “这次人口清查,定然会查出很多隐户。”</p>
    “这些隐户都是无地之人,去高丽就给他们分田分耕牛,再分一个婆娘,他们肯定会愿意去的。”</p>
    朱元璋再次点头,当初要饭的时候,谁要是给他分田分婆娘,让他去哪都愿意。</p>
    “还有大户人家的奴仆,大明继承了辽金宋元三朝太多的糟粕。”</p>
    “汉唐时期朝廷努力减少贱籍奴隶,隋朝隋文帝更是公开和贵族抢夺人口,不允许贵族蓄奴。”</p>
    “据说唐太宗年轻时,因为家中奴仆太少,土地没有人耕种,其母太穆窦皇后带领他们亲自种田。”</p>
    “只是辽金元乃蛮夷建国,还保留了这种制度。”</p>
    “至于宋朝我都懒得再鄙视他们了,他们是第一个主动增加贱籍人数的朝代。”</p>
    “甚至一度将平民的地位,贬低到和贱民同等,就这还好意思说自己以文治国。”</p>
    “后来大明立国,您老人家日理万机,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没顾得上这一块。”</p>
    “这些糟粕制度就被保留了下来。”</p>
    “这些奴仆虽然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却并不能算是陛下的子民,而是他们主人的私有物品。”</p>
    “这叫什么?这叫与君抢民,他们抢夺了本属于您的人口。”</p>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听到后面一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