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

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

    </p>
    第202章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p>
    几人这才想到,确实还没说完啊。</p>
    只是都被摊丁入亩的构思给震撼到,以至于忘了还有精简这一条没说。</p>
    朱元璋笑道:“一激动给忘了,景恪你继续说,咱听着呢。”</p>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赋税繁琐,体现在两个方面。”</p>
    “其一实物税上缴的物品繁多,这个方才我说过了。”</p>
    众人回想了一下,仅仅是农作物就分好几十类,确实很多很乱。</p>
    “其二是税种,除了朝廷规定的地税和丁税,还会加收多种附加税,比如鼠雀耗。”</p>
    鼠雀耗是宋朝搞出来的。</p>
    粮食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会有损耗,宋朝就将这种损耗转嫁到了百姓头上。</p>
    最开始是地方官吏私收,后来干脆朝廷明文要求征收。</p>
    并且将鼠雀耗,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夸张程度。</p>
    缴纳一百斤粮食的税,就要再多给二十斤的鼠雀耗。</p>
    总共要缴纳一百二十斤。</p>
    宋朝赋税之重,堪称历朝历代之重,那是一点都不带假的。</p>
    元朝时期,虽然朝廷没有加收鼠雀耗,但地方官吏一直在变着花样的收。</p>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名义上没有,但地方官巧立名目,用各种方法在征收多种附加税。</p>
    政治清明的时期,附加税和正税持平。</p>
    政治昏暗时期,附加税是正税的几倍甚至更多。</p>
    “复杂繁琐的税务,既增加了征税的难度,也为官吏提供了贪腐的空间。”</p>
    “所以有必要进行简化……”</p>
    “我以为,可以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现钱。”</p>
    “此法我称之为一条鞭法。”</p>
    “再结合摊丁入亩之法,将所有的税统一均摊到天下的土地里,最后以田税的方式征收。”</p>
    “最终实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无田者不交税。”</p>
    朱标赞道:“如此一来,税制就被简化为了田税一项,且由实物税变成现钱。”</p>
    “既方便了朝廷征税,又可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p>
    朱元璋说道:“以往杂征都被地方官吏截留,并未进入国库。”</p>
    “现在将杂征并入地税,全部都要上交国库,可以增加朝廷的税入。”</p>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确实比两税法更加高明。”</p>
    马皇后却有不同的考虑:“好是好,可收获季节往往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p>
    “如果实行此法,交税的时候粮商竞相压价,等交过税再抬高粮价,百姓就要吃两次亏啊。”</p>
    其他人都默然不语,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比起优点,这点缺陷完全可以忍受。</p>
    如果不是马皇后提,他们压根就不会在意。</p>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此事好办,义仓会在粮食收获的时候收粮备荒。”</p>
    “只需要规定一个最低购粮价格,托住粮价不会降的太低,就可减少百姓的损失。”</p>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就没有再多说什么。</p>
    这时,陈景恪说道:“其实这也是我支持开海的原因。”</p>
    “百姓家里都种的有棉花,但现在棉织品除了交税,基本只能自用。”</p>
    原因很简单,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棉花,谁还买别人家的啊?</p>
    靠城里人那点需求量拉动消费,只能说在这个年代很不现实。</p>
    “但棉布等棉织品,在海外是非常紧俏的。”</p>
    “海商收购远销海外,百姓就可以用卖布的钱缴纳赋税。”</p>
    “粮食可以囤起来,等价格贵了再出售。”</p>
    “除了棉织品,别的商品也是一样的。”</p>
    “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其它各种手工品,都有机会卖到海外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