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回复:
我要是在那里,就一脚踹死他们。
尤其是登基这一年来,他更是殚精竭虑少有歇息的时间。
在人治社会,私人感情能影响的东西就多了。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从真正开始监国掌权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往这方面努力。
中枢都尚且如此,就更遑论地方了。
正是因为这一份善缘,让傅安在奏疏里,替许柴佬说了不少好话。
并且朱樉的行动依然没有结束。
淡马锡是南洋计划的核心,朱雄英自然非常关心,抽出来逐字逐句的阅读。
即便没有上面的命令,他们也可以按照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维持国家的运转。
一开始朱标还觉得有失君主的尊严,说话应该保持威严。
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了计划。
处理好的奏疏,重新送回内阁,由内阁学士复核并执行。
内阁学士有七个,按照选拔规则,必须有基层和边疆工作经验。
陛下您身体好吗?您吃的好吗?您睡的还好吗。
朱标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怨念,皱眉呵斥道:
你只问候太上皇和皇上,没有问候本太子,不是个忠臣呐。
如果他同意内阁的意见,直接用红笔写上同意,然后盖上印玺就可以了。
只能说,杀人有时候确实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诸如此类的话语,简直不要太多。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木头亭子,里面有差役值守。
“出了任何差池,你知道会造成多大后果吗。”
因为睡眠有问题,汤药里添加的有安神药物,服过药没多久朱标就升起困意。
而内阁扩权之后,整个中枢的运转机制终于彻底成型。
“想去新区逃避责任是吧,行啊,将你皇爷爷叫回来,你就可以去了。”
这一次朱樉以淡马锡岛为突破口,大肆株连,将许多南洋大族连根拔起。
当级别高到一定程度,有事儿没事儿,都要给皇帝上一道奏疏。
嘿,别说,真舒服啊。
而且还毫不避讳的,将自己之前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部告知。
如果不同意内阁的意见,那就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再盖上印玺。
继续往下看,是关于朱樉的。
所谓乱世用重典,手段狠一点是正常的。
而且,让朱雄英分担一部分工作,对他的身体也大有好处。
朱标比较宽仁,多关心手下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但话语比较中规中矩。
说白了,没有皇帝的命令,中枢就不知道该干啥了。
朱雄英也没有多说什么,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什么时候就垮了。
朱雄英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心下有些难受。
许柴佬戴罪立功,利用剩下的一万余人,勉强让商业街以及各种机构运转起来。
最夸张的是,中枢官吏缺员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这也让他对许柴佬的观感改变了不少。
当然,也有不会讨好皇帝的,写的枯燥乏味。
既维护治安,又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朱雄英看了下奏疏上的事件,是一个半月之前发出的,他不禁想道:
“二叔的行动应该结束了,不知道有没有启程去小亚细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