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之西凉鄙夫 > 第二二五章幽州男儿

第二二五章幽州男儿

    弘农郡,官道。
    盖勋带着随从,策马缓缓往关中而去。
    他去就任京兆尹。
    准确的来说,他留在天子身边太久了,让一些人畏惧了,便想出外任的法子给踢出了雒阳这个权利中枢。
    他太刚直,也太忠直了。
    当着如今简在帝心的蹇硕之面,直接直言不讳的说天下各地叛乱主要起因,是宦官们的宗族子弟横行不法和鱼肉百姓。
    还和宗正刘虞、中军校尉袁绍等人密谋,要诛杀宦官。
    让原先相互看不对眼的张让等中常侍和小黄门蹇硕,都忌惮不已。
    觉得让他留在天子身边,就是一个祸害。
    恰好此时,原先的京兆尹被免职,司隶校尉张温觉得盖勋之前有过以名声让叛军不敢冒犯的事迹,举他为京兆尹以安人心。
    张让及蹇硕等人闻讯,便不约而同的复议,扔出了“非勋不足安京兆”的说法。
    因而,天子刘宏只好忍痛放人。
    毕竟京兆是旧都,大汉一半的皇陵都在那边,意义非凡。
    盖勋有些可惜诛宦官之谋半途而废,但也无所谓。反正对于他来说,去哪里任职,都是在为大汉效力。
    一直跟着他身边的王达,也有些可惜。
    不是对关东风貌没看够。
    而是遇上了一个家世显赫、位高权重,却愿意和他相谈甚欢的关东人。
    让他来雒阳被鄙夷了两三个月后,依旧觉得人间尚且值得。
    是沛国谯县人,如今官职为西园典军校尉的曹操。
    按道理来说,他一个边陲鄙夫、籍籍无名的白身,是没有机会认识曹操这种人的。
    就算认识了,也不应该有交集。
    然而,世上之事就是这么诡异。
    曹操与袁绍自**好,而盖勋与袁绍密谋诛宦官,一来二去,身为盖勋绝对信任的人,王达就进入了曹操视野里。
    刚好,曹操如今的志向,依旧还是要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以战功封侯。
    没有带着门第观念看人的曹操,听闻王达是华雄的发小后,便有事没事的邀王达叙话饮宴,了解西凉那边的情况。
    说实话,王达有些受宠而惊。
    虽然他知道以自己的家世、身份、才学以及能力等等,这辈子都不能成为对方的友朋;也知道对方善待他,主要是想了解西凉的状况。
    但他一点都不介意,也很心满意足。
    因为来到雒阳后,曹操是唯一没有鄙夷他是边陲鄙夫的人。
    不像那个和盖勋相处甚欢的、仪表堂堂的袁绍,连拿眼角偶尔扫到他,都觉得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尤其是曹操,很会做人。
    在自己随着盖勋前去京兆的时候,他竟然送行了。
    还捎上心意:一个砚台。
    “子显,你祖辈乃关东人,这是我从乡里带来京师的,赠你当作别之礼。你日后行文案牍之时,见物可慰怀。”
    他是这么说的。
    让王达在那一瞬间,觉得雒阳的风沙也有些大,喜欢往人眼睛里钻。
    我以后一定会将户籍,转回关东的!
    就算我转不了,也要夯实基础,让子孙后代凭借功劳转回去。
    王达依依不舍挥手给曹操道别,跟着盖勋马蹄缓缓离开雒阳,目光望去关中三辅之地,落在西凉边陲,决绝无比。
    .................
    幽州,辽东属国,石门。
    一场浩大的追逐战,正在上演。
    前方逃窜的队伍,从服饰不一可以看得出,他们是胡汉杂陈的幽州叛军。
    是的,自号弥天将军、安定王的张纯张纯惨败,尽弃辎重而亡命。
    而后方追逐的红色洪流,自然是汉军。
    前驱数十骑,皆乘坐白马,挎弓持矛,端得彪悍。
    为首一人,有姿貌,蓄美须,手持双刃长矛,驰马奋勇向前,呼声不绝。
    他是公孙瓒。
    字伯圭,出身辽西望族公孙氏,家世两千石。
    但公孙瓒生母身份低微,并没有入朝为郎,而是从郡中小吏做起,一刀一枪拼到了如今的骑都尉官职。
    从底层奋斗起来的人,性格里通常少不了坚韧。
    往难听了说,就是固执,或者刚愎。
    公孙瓒也差不多。
    因而,他在大破幽州叛军后,就马不停蹄的追逐而来,想扩大战果,将此战主将张纯首级拿到手。
    而不是听从从弟公孙越的谏言。
    比如,公孙越说此战已经缴获了叛军掳掠的男女以及财物,应该先安抚人心。
    还有穷寇莫追。说以这种追击速度,步卒无法跟上策应。仅仅以骑卒追击,太过于深入了,会被切断后路埋伏。
    等等。
    对此,公孙瓒只是高高举起了双刃矛,大声咆哮:“西有虎臣!”
    他身后的骑卒们,都让额头青筋突突直蹦,以幽州男儿的勇烈与不为人后的性格,绽放春雷:“北有白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