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更是联合起来要建造iter,但进入到千禧年后,世界科学界依然看不到可控核聚变成功的希望,因为越往前研究,问题就越多,而且越加难以解决。
渐渐的,纸张越用越多,“唰唰唰”的声音瀑布一般流淌了出来,将在会议室内翻看资料的六名学生都惊动了。
行吧,你是两院院士、是研究中心主任,出了问题你兜着就是了。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后果一定是破坏性的!
六人纷纷对视了一眼,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询问,很快便重新低下了头去,继续看手上的资料。
下意识的,匡先涛就准备出声打断赵默,警告他不要瞎搞。
走到赵默近前的时候,匡先涛迟疑了一下,没有叫醒赵默,而是探头瞟了一眼,好奇赵默在写些什么东西。
还没开始,匡先涛就来泼冷水警告他,那他也用不着客气。
赵默淡然一笑道:“大动手术倒不会,只是稍微调整下罢了。至于出问题、负责任,这点匡所长多虑了,我会跟进的。”
从上午稍后到下午五点?
乘坐神州神舟九号飞天之前,赵默的想法是等国家从月球上采集土壤回来之后,他再进入到可控核聚变这个领域研究研究,不过也是从月壤中的氦3开始研究。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匡先涛看出了一个大概,赵默重点改造的是超导磁体,包括材料组成和构造方案。至于为什么要改造成他设计的这个方案,旁边有理论说明和数据说明,但他没看懂。
下一刻,赵默见到他站在自己面前,脸上立即流露出了笑容,同时开口说道:“匡所长,正好你在这,这些资料我让人去复印一些,你安排分发给团队的人吧,争取今天看完它,明天上午我们就这些资料开个小会,然后就要开干了~”
令赵默无语的是,一直到半夜十一点回去睡觉,east团队都没人过来询问问题。
这也太扯淡了。
资料的撰写非常的快,赵默基本上是文不加点,没有丝毫的停顿,前面一片坦途。
于是乎,“永远的五十年”这个无奈又苦涩的称呼就这样流行了开来。
匡先涛神色一滞:“……”
从会议室门口一路走进来,赵默都伏案写着,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走近一看,已经写了一叠的稿纸了,大概有三十多张吧,显然是聚精会神的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反倒是赵默的那六个学生,虽然在认真的看他搬过来的资料,但六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注意到了他的到来,陆陆续续的朝他看了一眼。
赵默重生前,iter依然没有建成,一会说2025年,一会又说2030年,反正没个准信,反倒是国内的可控核聚变搞得如火如荼,尤其是east,隔段时间就有一个大突破。
一张,两张,三张,四张……
这样一想,匡先涛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眉头紧皱。
直到破解了杨米尔斯方程组,他的想法才豁然改变了,因为他的发现和进步大大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料,他有了一定的把握提前把这个超级复杂的工程问题给解决了。
反正这样翻来覆去的报道,人们都麻木了,看这类新闻基本都是直接无视了,包括赵默。
只是休息了半个小时后,赵默他们便回到了会议室,赵默还拉上了匡先涛,找他聊east装置这些年碰到的一些问题、一些细节,同时等待着east团队其它成员有没有什么问题询问。
要知道,east装置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造,几乎到了现阶段国内科学技术水平能够达到的工艺极限了。
快五点的时候,匡先涛过来了,他要看看赵默这一天都待在这里干嘛了,也要问问他说的“稍后”给他们资料到底什么时候给。
两个装置旁边,都有着一些参数。
直到这时,匡先涛才看到了赵默下午写的资料的全部内容。
五十年代之后,可控核聚变进入了各国研究的视线,并迅速成为了各国争先研究的焦点,每个国家都想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国家。
他懒得多费口舌了。
还有一些参数非常特别,有些违背了常理。
直到又看了两遍,匡先涛才看懂了一半,隐约知道赵默是想要制造出一种更加稳定的强大的、与此同时性能特殊的磁场来,能够强而有力、并且有效的把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中。
算了,等明天会议上再来吧。
然而,匡先涛失望了,因为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并没有人提出疑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