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 第382章 出发南巡

第382章 出发南巡

不能作为太子和公主,连皇城都没出过吧!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三宝,还太小,这一路舟车劳顿的,生病了怎么办?
    为此除了随行的太医,她还带了几个擅治小儿的女医师。
    正式出发这天,天气极好,五月底虽有暑气,可还不像六月的阳光那么晒人。
    几乎全城的百姓都来围观帝、后出巡的队伍,留守的百官送到城门口。
    就连冬素自己,也是第一次全面看外城,从当初她规划扩城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
    当初她规划的外城区,已经成了城区,因为工部又在规划新的外城区,再次以环的形式扩建。
    豪华的大马车窗帘掀起,冬素看着焕然一新的城区,有种梦回前世的感觉。
    当年她来时,那个老旧残破的幽州城,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她最惊讶的是,外城竟然扩渠河道,直接跟海港连通,虽然巨大的海船无法通行,但送货的普通船只往来频繁。
    这条河道能通往运河,也就是往内地运送货物,也变得方便快捷很多。
    怪不得大哥说,如今去基地坐船半天就能到,再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还得在路上休息一夜。
    海商的繁华是带动地方经济最快的办法,修路修桥修河渠这些事,有时候朝廷不急,海商们就急的不得了。
    各大商会自行捐赠钱款,向工部申请修路开渠,朝廷自然乐见其成。
    那些从长安来的官员只觉跟听天书一样,要知道还在长安时,地方要修路铺桥,要商人捐款的,商人都会百般推脱。
    一条路修了几年也没修好,不是这个州城叫没钱,就是那个州城说遇到天灾,或是说人手不足,反正理由极多。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商人送钱给朝廷,求着朝廷真正下达修路开渠的指标,派工部去监工。
    冬素听到这些官员的疑惑时,心中好笑,那能一样吗?
    以前的商人都是权贵、士族的钱袋子、狗腿子,你见过打工人自愿出工资,然后求着加班的吗?
    现在商人不光不再受权贵、士族掌控,有了自由,加入皇商会,还能给后辈争取到科举的权力。
    而他们修路开渠,一是能更方便行商,能到内地买到更低价的货源。
    且皇商会有积分制,向朝廷捐赠的银钱能兑成积分,不同积分栏位有不同福利。
    最高级的当然是为后代争取到科举名额,另外还有名入地方志啦。
    有资格在内城买房产啦、其名下海船可增加航线、或是增加出口额度、增加银行的贷款额啦等等权宜。
    当然,也有人说这就是朝廷要商人花钱买福利,将那么严肃的政策沾上铜臭气。
    可这个制度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商人,都是互利双赢的啊!对偏远县镇的百姓更是盼都盼不来的好事。
    谁不希望能通车的大马路修到自家门口!
    总之就是,如今的商人都夯足了劲在这个大时代,取得财富和地位。
    那情况能跟长安为国都时相比吗?
    可笑的是,还有长安来的官员感叹,如今的京师没有一点作为皇城的风姿,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进进出出。
    人人都是风风火火的,想找个清静地都难。
    虽然有不少人附和他的观点,就是,以前长安城多安静啊!宵禁钟声一响,谁也不敢乱走动。
    而幽州只有皇城有宵禁,其他区域都没有宵禁!鱼油灯火彻夜长明,码头更是何时都有船进来卸货。
    再则就是,长安的许多园林都属于皇家、权贵,他们这些官员进去赏景品茶,饮酒吟诗,再邀名妓同行,也能传出一段佳话。
    你看幽州,只有祭祀等皇家活动之时,园林才会清空,而平时,平民百姓花几文钱买个票,也能进去玩乐。
    当然,也有地方是严禁百姓进去的,可官员在那种地方,哪里有心思饮酒吟诗的。
    陛下自己是个工作狂,也见不得麾下百官闲着,谁敢尸位素餐,陛下能当场让你丢官。
    陛下对百官的态度很明确,朕也不想做你们口中的明君,随史官怎么写怎么记,朕都不在乎。
    冬素听说某些官员私下之语后,只觉好笑,当然,这样的官员啥时候都有,后世也不少。
    可惜你们遇到凌墨萧这个皇帝,加上公职员考试已经成了正规,你们想偷懒摸鱼,有的是人想顶你们的位置。
    冬素觉得百官这么容易就同意帝、后南巡之事,就是因为想趁皇帝不在京城,偷懒松懈一下,让皇上的铁拳也去打打地方官。
    数里长的队伍出了京城,冬素便请阿爷上车,跟他聊一聊他们先回宜州的事。
    二姨母也同来了,回光州的人中数他俩最为高兴。他俩说先回家把家里收拾好,等冬素他们回家时,正好一起过年。
    冬素忍不住再三叮嘱阿爷,往宜州水路短,多是陆路,一定不要心急赶路,早晚赶路,中午就在驿站休息。
    天又热,万一热生病怎么办?如今这一路驿站可多了,要听礼部官员安排,咱慢慢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