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还跑过去跟他说:“山山舅舅,你的衣裳好漂亮啊!”
山山大喜:“殿下喜欢吗?我家还有衣料,给你送一套。”
二姨母差点一巴掌甩他后脑勺上,低声骂道:“让你穿正式点,穿正式点,你又给我穿成野山鸡一样!”
山山委屈地说:“这是我最漂亮的新衣裳啊!还不够正式吗?”
总之,家宴就是这样说说笑笑的,吃一半的时候,阿爷怕菜冷了,又上了火锅,涮鱼片和羊肉片吃。
气氛温馨的,让冬素一直挺直的腰背松了下来,小宝学山山的女儿,翘着小脚荡来荡去。
还有阿爷的默许和纵容下,和大宝一起偷喝了一杯大人的热奶茶。
这在别的宫宴上,是绝对不能做的失礼行为。
这才是,回家的感觉啊!
翌日一家人都睡的很晚才起来,刘管家再一次撵走了方圆五里的公鸡,还给打更人换了路线,以求不吵到主子们睡觉。
因为担心孩子们初到陌生的环境晚上会害怕,加上凌墨萧昨晚回来得很晚,冬素和三个孩子便睡在大床上。
自从大宝小宝分床之后,只有生病的时候,母后才会陪着睡。
而这一夜,不光睡在母后的大床上,龙凤胎睡一个被窝,母后和弟弟睡一个被窝,这种感觉对小宝来说,比意外收到礼物还要高兴。
凌墨萧回来的时候,没让宫人掌灯,自己提着小灯进入卧室,看到的就是冬素和三个孩子,头挨着头恬静地睡在大床上的画面。
他静静地坐在床头看了许久,遗憾自己画技不好,否则定要将这幅画面画下来。
他没有去睡自己的书房,沐浴更衣之后,挤到冬素旁边,一手揽着她,一手去抚摸三宝的小肉脸。
冬素被弄醒了,扭头一看,忙说:“太挤了,陛下睡不安稳的。”
凌墨萧低声道:“没事,这样暖和。快睡吧!明日我陪你回沈家。”
冬素不再多说,她累极了,很快就沉沉睡去。
她是被孩子们的笑声吵醒的,醒来时,看到三宝被哥哥姐姐抱着,在凌墨萧背上玩骑马的游戏。
这一刻,她完全忘了自己是皇后,凌墨萧是皇帝,忘了双轮马车即将送来一车的奏折,好像他们只是普通的一家五口一样。
房间里很暖和,孩子们还没穿上厚重的冬衣,只穿着夹棉衣裳的三宝,咯咯笑着,还不时去抓父亲的头发。
这一招大宝小时候常对大舅舅或小盼舅舅做,如今终于轮到凌墨萧感受一下了。
果然,他惊呼一声:“哎哟,别扯父皇的头发啊!”
冬素在帐子后面闷笑出声,小宝立即跑来:“娘亲您醒了,娘亲今天睡懒觉了!”
凌墨萧抱三宝坐回床上,才唤宫人进来给孩子们梳洗更衣。
吃过早餐之后,坐上刘管家早就准备好的大马车,一家人往沈家村走去。
十月的风已经很冷了,幸好马车窗户装的是玻璃,外面的景色看得很清楚。
孩子们有点失望,因为外面到处都是灰蒙蒙的,路过沈爷爷的藕塘时,他们看的不是太爷爷常常说起的。
万亩荷塘千亩果林,只看到枯荷,还有顶着寒风挖藕和打鱼的工人。到是一大群白鹅和麻头鸭,在塘中欢快地游着,让孩子们来了兴致。
冬素笑说,下次夏天回老家,才能看到太爷爷荷塘的美景。
河堤下的那条大路,重修过两次,如今宽得能容四辆马车通行,两旁还栽了杨树,不时能看到两棵树中间吊有带木板的麻绳。
能想象夏天枝繁叶茂时,孩童在树间荡秋千的模样。
河堤上是一排排水车,看到水车,冬素是真想弃车走路,好好看一看家乡的变化。
可她下车,孩子们必会跟着下去,这么冷的天,会冻到孩子们的。
她只好指着窗外的景致对孩子们说,那水车都是姥爷做的,以前娘亲常走这条路,去镇上赶集,去你父皇家里做客。
凌墨萧补充一句:“当年父皇迎娶你母后,也是走这条路接的亲。”
离村子还甚远,就看到河堤上有村民飞快地往村子报信:“来了来了,皇上的车驾来了。”
冬素后来才知道,刘管家怕吓到三宝,提前做了准备,不许附近村民来围观接驾,也不许敲锣打鼓和放鞭炮。
当年凌墨萧迎亲时,十里八村的人都赶来看热闹的场景,刘管家可是记得一清二楚。
马车转个弯,沈家村出现在眼帘,有那一瞬间,冬素差点没认出来。
村口竖了极高的村坊牌名,两有两尊老大的石狮子镇守。
以前无主的荒地,如今沿着大路两旁,全盖成了青砖红瓦房。
阿爷说是那一年麻城发水,老家也下了几天大雨,虽然没发水,但村民都害怕,下村的人都往上村高处盖新宅子。
下村的泥草屋全推平了,盖了一个老大的米粉作坊,是全村的产业。
也就是说,以前冬素家的牛棚处是村尾,如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