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54章 泰山

第54章 泰山

    (你说的这个有一定道理和依据。应该是两人都喝了酒,而后起了争执。至于到底动手没动手,我估计是有的,只是激烈程度就不知道了。)
    (之前赵匡胤要迁都,赵光义不肯。后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不正常死亡,以及赵光美的离奇死亡,细品。)
    (赵光义可是用毒高手啊,说是兄终弟及,结果所有兄弟都死了[看])
    ——————
    秦,嬴政看着后世那乌泱泱的人群,也吓了一跳。
    竟然有这么多的人特意去爬泰山吗。而且还有什么门票,听着意思就是向爬山之人收钱吧,后世朝廷可真精明。
    天幕中还有人疑惑皇帝如何上去,当然不可能自己爬上去。
    当初儒生博士便议论纷纷,说古代天子封禅坐用蒲裹车轮的蒲车,以免损伤山上的草木土石;要扫地而祭,铺上用菹秸做的席。
    所说互相乖异,难以做到。
    嬴政一怒之下将他们全部斥退,自己乘车从山南登上泰山之顶去行封礼,并刻石歌功颂德,然后又从山北下来,到梁父山去行禅礼。
    这泰山封禅竟然从那宋真宗之后就无人在举行了,可见后人对那宋真宗的嫌弃。
    这宋朝乐子也真多,三天两头就要被提出来骂一骂,看后人这三两句的闲言碎语,已经泄露不少信息了。
    看着那宋真宗战前竟然还想逃跑,还是被官员逼回来的,甚至还要花钱议和……
    这种皇帝,竟然去封禅了,也没人管管???
    嬴政顿时对封禅好像也不是那么看重了,可是他的封禅大典已经完毕了,嗯……怎么办,可不可以撤回。
    ……
    东汉初年,刘秀及一众大臣也沉默了。
    富平侯张纯曾联系了一些官员,上书建议刘秀封禅。当时刘秀并没有同意,他觉得劳民伤财,没想到之后自己竟然还是去封禅了。
    他对自己之后的封禅行为也不意外,虽然他光复汉室,但此时的世家大族、豪门乡绅很多并不是真心臣服。
    所谓“名正言顺”,西汉的江山到后期早已失去了民心支持,刘秀虽然出身皇族血统,但地位低微、名望弱势,封禅则是他提高自己名望的最好手段。
    不过后人说他的谥号是“光武帝”,嗯,这这个谥号能说明很多东西了吧。
    所以封禅这个事,还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了?
    ……
    唐,李世民没想到,原来自宋之后竟然没有泰山封禅了吗。
    他想起自己之前还挺想去泰山封禅来着。
    结果魏征强烈反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谏止封禅疏》,劝谏李世民不要封禅,因为封禅会耗费大量的民力和财力,可能导致国家再次陷入动乱。
    他无言以对,不过后来想了想确实,大唐如今并不算富裕,还是放弃了泰山封禅。
    幸好他没去,你看后人多嫌弃那泰山封禅。
    说来说去还是那宋真宗不自量力,心里没点自知之明,所以才被人嘲讽嫌弃。
    李世民,自己可千万要保持清醒,可不能做出什么昏了头的事,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
    宋,赵匡胤似笑非笑的看着赵光义。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心中其实早有预感。原本以为知道未来后,自己会怒不可遏,神奇的是,他现在竟然还算平静。
    赵匡胤平静了,他的儿子们和赵光美可不平静。
    他们不可置信得瞪着赵光义,仿佛从来不认识这个人一般。
    离奇死亡,用毒高手……后人的怀疑猜测,落在他们耳朵里,成了事实。
    必定是这样,不然他们正值壮年,怎么会一个接一个离世!
    晋王,你真是好毒的心呐!
    众人悲愤的眼神看着他,赵光义吓得冷汗直流,他心中惊慌又窃喜。
    原来他成功了,他后来坐上了那个位置……可天幕为何要把它暴露出来,可恶,都怪这个天幕,他必须想办法挽救。
    “哥,我怎么可能会做那种大逆不道的事,你知道我的,定是那些后人道听途说,他们就喜欢颠倒是非,断章取义……啊!”
    一声尖叫,原来是赵匡胤终于忍不住狠狠踹了他一脚。
    赵匡胤可是武将出身,一把子蛮力,又憋着气,险些要把赵光义踹出门外。
    没有人去扶他,赵光美等人皆冷眼旁观。
    “好一个颠倒是非,好一个断章取义,斧声烛影是断章取义,驴车逃跑呢!你可真是给后代子孙留了个‘好榜样’啊!”赵匡胤咬牙切齿。
    其实在他提出迁都,赵光义反对时,他就有预感了。
    开封有利于控制广大关东地区,城池宫阙相对完备,人烟稠密,可以节省城池建造成本,利于处于初期的宋朝休养生息。
    如今的宋朝除了要面对前朝留下来的隐患之外,还面临北方契丹的威胁,刚刚将建立的北宋朝廷,确实没有能力再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一个新的都城,更没有能力去完成一个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