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56章 间谍

第56章 间谍

不需要任何电子元件,没有电没有线,一听到声音就会以特定波率震动,并传回给300米内的面包车电台。
    就这样,老美大使都换了四批,这东西却还在服役,而这些东西被发现的原因竟然是,老美搞小动作窃听苏联时,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老美:成功了,我听到了!
    耳机里传来:成功了,我听到了!
    emmmmm
    估计那一刻老美人小脑都萎缩了吧
    哈哈哈哈哈~】
    苏粒也得逗笑了,怎么老美竟然还有这么单纯的时候呢,不敢置信。
    评论区
    网友a:我听过这个,而且换了4批大使的原因是这玩意有辐射[泪奔]
    回复
    (简直荒谬[偷看])
    (不用电,但是为了监测具体内容,需要用高频率带辐射的接收器一直对着大使馆,前几任都是因为这个嘎的[泣不成声])
    (可以,不仅窃听了还伤人了)
    (笑死我了)
    (想起美剧里面美国人对俄罗斯人说,你别装了,你不应该呀,你应该天生就会窃听做情报啊。哈哈哈哈哈[捂脸])
    网友b:没睡醒看成苏轼了,我还在想这个世界怎么了,老祖宗牛逼啊[流泪]。
    网友c:他们都以为对方可单纯了[泪奔]
    回复
    (美:听到声音的那一刻我小脑萎缩了[难过])
    (他们居然把敌人送的东西挂进办公室,我以为会直接扔掉[泪奔])
    (得意忘形的反派[狗头])
    (可能那时候小孩都亲美,他们没想那么多)
    网友d:美国:ok!letmelisten[得意]
    苏联:ok!letmelisten…
    美国:???
    回复
    (老美:耳边传来熟悉的嗓音,七年前的子弹正中我的眉心[微笑])
    (美:敢耍老子)
    (美:我跟你掏心窝子,你跟我耍心眼子[尬笑])
    (这两哪是掏心窝子,双方当时马上要捅心窝子了)
    (看得出来双方都想创死对方[猪头])
    网友e:实际上他们拿探测仪探测过了没有任何问题才挂在墙上的,老美怎么可能那么大意[看]
    回复
    (全木结构[笑哭])
    (天啊,当时的苏联就这么先进了[害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哪怕现在社会军事已经发展成这样了,俄罗斯的军事依旧啃着苏联时期的老。可见他们二战时期多牛,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欧洲那些国家还是怕他[微笑])
    (那个年代,大部分已经是现代社会了,落后就要挨打,可见我们追赶的有多辛苦)
    ——————
    事不关己,大家都爱看乐子。
    听这段历史,大家都忍俊不禁。敌人送的东西竟然大咧咧地放在眼前,这美国身为一个如此厉害的国家,竟也有这么傻的时候。
    辐射可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之前看天幕感受过辐射可怕的百姓们忍不住哆嗦,那苏联这一招实在是毒,用孩童来降低敌人的警惕心,众人啧啧摇头。
    脏,太脏了,后世国与国之间的手段。
    想到那苏联获取情报的手段这么厉害,众人也不禁为后人感叹,能在群狼环伺的情形下后来居上,真是不容易啊。
    ……
    宋,苏轼哭笑不得,说苏联怎么还能扯上他呢,难不成因为都姓苏,苏轼忍不住开玩笑,他们老苏家还挺厉害的呀。
    不过,这个窃听器看起来确实很不错。比如今的“矢服”厉害多了,毕竟是千年后的产物。
    其实我国很早就有窃听工具了。
    窃听可是间谍奠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就在华夏。
    听瓮已有几千年历史,《墨子备穴》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
    后来,听瓮被不断的改进,唐朝时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休息时将之枕在头下,外面有动静便能察觉。
    到了宋朝,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
    沈括就在《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
    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来制作。将矢服掏空,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监听到,这是利用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发明的。
    而且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苏轼感叹,没想到那苏联的窃听竟然能不被美国察觉,确实是个厉害的国家啊,不过后世华夏必定也不差。
    毕竟论情报这块,华夏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呢。
    比如我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口令最早的。“阴符“算是最早的军事口令,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情报手段。
    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口令原理十分接近。《武经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