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74章 贾诩

第74章 贾诩

    第74章贾诩
    【贾诩,三国第一顶级毒士#
    鬼才贾诩一生,献计无数,却从未遭人忌恨,一手自保之术无人能敌。
    三国的一个国力论,两千年后才有人看懂。
    贾诩,怎么不算是顶级“反派”谋士呢?
    年少时就足智多谋,算无遗策。
    遇到劫匪杀人,谎称自己是太尉外孙,结果其他人都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还找人灭了劫匪。
    后来又在乱世中,用权谋之术,运筹帷幄。
    通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掌兵法,所出之计,计计狠毒但有用。
    关键是这人疯起来完全没有下限,据说军营发生瘟疫,曹操问计贾诩,他直接说,把死尸放到敌方水源上,有多的尸体用投石机扔进城里。
    最厉害的是作为降臣,三易其主,还能位列三公,寿终正寝。
    谋人谋己谋天下,真正的算无遗策。】
    评论区
    网友a:把贾诩和程昱这俩人扔到抗战时期,这俩能把日-本岛给沉了[泪奔][泪奔][泪奔]
    回复
    (贾诩:臣有一计可使主公名垂青史
    曹操:美名还是骂名
    贾诩:你别管)
    (曹操:事已至此,各位军师有何良策?
    贾诩:缓缓起身
    曹操:文和坐下,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
    (贾诩:我有一计
    曹操:不可损我阴德,不可毁我威名,不可让我遗臭万年。
    贾诩:那没了)
    (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
    贾诩:臣有一计
    曹操:也不能太对不起天下人)
    (曹操:优秀的下属是一面镜子,和贾诩程昱相比,我还是挺善良的)
    (曹老板养着程昱和贾诩最重要的作用是没事和这两个人聊聊天,就会觉得自己还算个人)
    (这货养着也花不了几个钱,真要跑别人家去,曹操晚上睡觉两只眼睛都得轮流站岗[尬笑][尬笑])
    (贾诩就像核武,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网友b:贾诩知道藏拙,每一次出策都想着自保,随便别人听不听[捂脸]
    回复
    (贾诩不是不干人事,他是必须先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后,还是愿意干正事的)
    (人各有志,贾诩选了明哲保身,其他人除了智慧也许志节更高。)
    (贾诩看事情是真牛,可能做的事太毒了,没什么人吹他)
    ——————
    三国,曹操大本营里,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贾诩。
    贾诩一愣,世道真是变了,后人竟然都开始夸他了?
    想起天幕提到的他谎称太尉外孙。
    那时候他因病辞官回乡,路上与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叛乱的氐族人捕获。
    氐族人痛恨汉人,就想把他们全部杀光。
    贾诩急中生智,便自称是太尉段颎的外甥,请求氐人留下自己,可以换取赎金。
    段颎长年领兵作战,在当地颇有威名。
    氐族人担心被段颎报复,便在与贾诩盟誓后,放他离开。而与之同行的数十名汉人,则全部被他们杀害。
    其实贾诩与段颎素不相识,只是借他的威名吓唬氐人罢了。
    这不过是他狼狈保命的小手段而已,哪里值得被后人提起。
    后来他病愈之后,又被董卓征召,董卓入洛阳执政之后,随行之人也全都鸡犬升天,官阶普升。
    贾诩因之被封为太尉掾,随后又升迁为平津都尉、讨虏校尉,只是军中的中级官吏而已。
    董卓被王允与吕布诛杀之时,贾诩恰在董卓部将牛辅军中。
    牛辅被部将胡赤儿斩杀后,军中大乱。
    军中一些人想逃归乡里,躲避朝廷的追杀,关键时刻,贾诩站出来了。
    他说:“我听说,长安正在议论想将董卓部下凉州的将领全部杀光。要是离开了部队,孤身逃亡,只要一个亭长就可以轻易地对付你,这样只能是白白地丢了性命。”
    “还不如率军向西面进发,沿途整编溃散部队,准备进攻长安。若一举得胜,就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为董卓报仇。就算失败,那时再逃也不算迟啊!”
    李傕等人听从了贾诩的意见,收束部队整军而西,等到长安城下时,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多万之多。
    他们一举攻破了长安城,杀死王允,逼走吕布,而后屠戮官员,抢掠居民。
    李傕等人纵兵为患不加节制,乱军烧杀抢掠,横行无忌,杀得长安尸山血海,竟似人间地狱一般。
    百姓遭此劫难,死者数不胜数。
    后人把这一切罪责全部都归结到贾诩身上,称其令“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所谓“祸机一发,流殃百世”,是长安之乱的兆乱之源与罪魁祸首。
    而贾诩的“毒士”之称,也正是来源于此。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贾诩可能为李傕等人背了黑锅。
    因为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