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93章 中式教育

第93章 中式教育

同读书的场景。
    后世文武双全,真是令人艳羡。
    ——————
    【女儿就是他们的小耳朵#
    这世上的声音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品。
    博主偶然发现一家三口在卖鸡蛋仔,觉得特别美好,就拍了下来。
    送上照片时,才发现爸爸和妈妈耳朵都听不见,这时,小女儿出来了,带着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吃力着说:“谢谢叔叔。”
    小女孩给博主分享自己的小零食,给博主搬凳子,眼睛亮亮的说自己4岁了。
    博主问小女孩爸爸,为什么只有女儿戴人工耳蜗?
    爸爸在手机上打字说:这个人工耳蜗太贵了,我和老婆可以听不见,但是女儿必须听得见……
    博主又问小女孩妈妈:如果能听到声音,你第一个想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妈妈打了一段手语。
    评论区说,这段手语的意思是——想听到女儿喊妈妈。
    声音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于是,他们为女儿戴上了耳蜗,让女儿能离这个世界近一点儿。
    而女儿听得见声音后,就成了爸妈的小耳朵……】
    评论区
    网友a:刚疑问爸爸妈妈听不见,女儿怎么能听见。以为是莫大的奇迹,但其实父母的爱才是最大奇迹[流泪]
    网友b:原来自己天生看得见,摸得着,会说话也能听见,已经比大部分人幸福1万倍了[流泪]一定要乐观
    网友c:下班了感觉很烦躁,突然刷到这个视频,把我微不足道的矫情捏灭了
    网友d:人工耳蜗多少钱呀,更贵吗
    回复
    (最便宜的10万起步,进口的基本20万加了)
    (我之前看的科普就是,人工耳蜗这个东西就是定制的,如果损坏了,只能重新定制)
    (要做开颅手术的,在脑袋里先放一个东西,然后外面再有一个耳蜗[流泪])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不一样,助听器对一些残疾人来说没用的)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救人的东西都是天价[流泪])
    (因为需要的人少,分摊在需要的人身上就多,不然就没人愿意研究了[泣不成声])
    (国家有政策的,符合条件的免费做)
    网友e:去当地居委会残联申请人工耳蜗,是免费的,希望当事人能看到[抱抱你]
    回复:我就是社区残联,去你户口所在地社区,残联每年都有辅具申请名额,需要先办残疾证然后申请,都是免费的有些需要付邮费大概二三十块,完全听不见属于听力残疾一级,助听器每年大约有十个
    网友f:家人们,已经有很多好心人去联系那个家庭啦,大家不要担心,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那个妈妈可以听到女儿的声音的。
    回复:这才是自媒体存在的真正意义,这样的流量是应该的,真好。
    ——————
    众人有些惊讶,原来这一家三口竟都是聋子。
    可他们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齐齐,还在做小贩,看起来就和平常人无异样,甚至活的比古代一些普通人家好的多了……
    听到那母亲的愿望竟然是听自己女儿喊妈妈,不少人红了眼眶。
    人工耳蜗,听起来真是个神奇的东西,竟然能聋子恢复听觉,不过过程可太恐怖了吧。
    开颅啊!还往脑子里放东西,想想就害怕的很,这样竟然还能活下来,还恢复了听觉!
    再一次感慨后世技术之高超,这个耳蜗又贵又难弄,听起来就吓人的紧,不过也不是正常人用的东西,后世朝廷还肯给补贴,也是很好的了。
    我国自古就有扶弱济残的文化传统,在朝廷的主导下,对包括残疾人、灾民、流民、贫民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医药和食品等物质帮助,并且加以安置。
    主要有施粥、施药、发放寒衣以及居养等。
    《周礼》有云“疾医,凡民有疾病者分治之;司救,凡有天患民病,则以王命施惠”。
    汉代已有相对固定的政府机构收养并照料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其生存并施以医疗措施。
    到了唐宋,对物质供给与实施居养的具体事项与运作方式给予了详尽阐释。
    唐朝有“悲田养病坊”实施救助,宋代更是集前代之大成,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居养机构,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和慈幼局等。
    而各朝各代的医者对这种技术非常好奇,往脑袋里放什么,他们如何开颅的,这女娃娃看起来没有一丝异样,还有些活泼,可见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
    他们赶忙翻起医书,想找找有没有类似的病例,都是如何医治的,能治好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