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22章 文明古国

第122章 文明古国

。”
    回复
    (文明在不断更替,但脚下的土地会一直记得)
    (世界和平真的是个很伟大的愿望)
    ——————
    嬴政挑眉,文明古国?
    这个汉谟拉比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他对这部法典产生了一丝好奇。
    这些番邦人真是简单直白,怎么总爱直接用人名给那些事物命名呢。
    随即,嬴政又皱眉。秦末曾出现文化断代?
    丢失了很多工艺技术吗。
    嬴政想起后世对待兵马俑的态度,与文化断代是否有关联呢。
    或许有什么办法能让那些东西保存的更长久些……
    汉,刘彻难得错愕。
    可真是不得了,两万多年的陶瓷都能被后人挖出来。
    就连他听到这个年代都不免咋舌,后世也才离汉两千多年,那万年前的华夏,又是怎样的光景。
    还有那个祖宗都快被吃光的倒霉蛋古ai及,原来竟是被罗马征服的?
    这些古文明竟然大部分是分布在亚/洲这一块,看到天幕中一闪而过的各古国舆图,刘彻皱了皱眉。
    地理位置啊……
    他们的北边也都面临那些游牧部族的威胁?
    刘彻脑中快速回忆如今汉家的地盘,这给大汉敲响了警钟,匈奴更远处还有其他胡人,他也不会天真到认为解决匈奴就高枕无忧了。
    被动等待不如主动探索,但贸然出击肯定是不行的。慢慢来,还有时间……
    刘彻默默对自己说。
    他脑中千思百虑,眼角却一直带着笑意。
    汉字是后世唯一大规模使用的表意文字啊,真是听的人心神舒畅!
    刘彻本来就很嫌弃后世那些番邦符号,当初听到后人竟然把劳什子英/语列入主科,他都气的咬牙。
    文字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载体,是象征,是纽带,联系着前朝和后世,这和天幕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字一直都在那,默默陈述着历史中的风起云涌。它一直在那,不像天幕捉摸不定,高悬于空中,虚幻飘渺,随时可能消散。
    哪怕天幕让他们大获裨益,但那始终是隔着一层的,无法掌控的。
    目前看来是温和无害,谁知道未来是否无害呢。
    ……
    各个时空,与有荣焉的人们开始关注起身边的一切。
    呀,这个缺一条腿的凳子若能流传到后世,是不是也算一种文物啦,后人是不是就能知道我们与他们隔了多少年啦!
    那我的碗也能,陶瓷呢!
    死后抓一把种子进坟里,后世也能知道是什么时候的种子吗……
    众人议论纷纷,兴致勃勃。
    朝廷也开始有意识的收集典籍文献,民间工艺技术,还有医术,反正不拘什么玩意儿,觉得有用就先给他收起来,看看能有什么好办法封存起来!
    ……
    宋,李清照恍惚的看着天幕,想起之前丢失的那些收藏,心痛不已。
    她和丈夫赵明诚酷爱古玩,曾经,不管有钱没钱,他们宁愿省吃俭用,也要买下自己喜欢的文物。
    他们二人在淄州生活的时候,收集了很多文物,包括《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大云寺禅院碑》等。其它还有一些古代器物,都是难得的宝贝。
    可是,这时的北宋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耻辱——靖康之耻,山东一带逐渐沦为战区。
    赵明诚借母丧的机会拉了满满15车文物一路南下到建康(今南京)避难。
    李清照并没有跟着赵明诚一块去建康,而是回到了“归来堂”,那里还有10间房子的文物等着她来转运。
    可是还没等到李清照收拾好,青州就发生兵变,仓皇之中,李清照只抢救了一些轻便贵重的东西逃走。
    李清照夫妇逃到建康后,建康也发生了兵变。
    赵明诚作为知州处置不当,当了逃兵,被朝廷罢了官,后又被启用到湖州任知州。
    于是,他们又带着文物前往湖州。
    赵明诚在回京述职的时候,病逝于途中,这给李清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李清照在葬了丈夫之后,被迫改换路线,到洪州去投靠赵明诚的妹婿。此时她还有藏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
    可是,洪州不久也被金人所占,李清照的文物再次遭受浩劫,她只带着少量稀有文物逃跑,去投靠她在宋高宗身边做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
    她的弟弟跟随宋高宗赵构南逃,李清照乘船紧紧追赶皇帝逃跑的船队,却处处扑空。
    长期的辗转流徙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金石文物也损失大半。
    后来好不容易安置下来,家里又遭了小偷,她豁出命保护的几箱书画砚墨又被偷走不少。
    失窃后,李清照痛不欲生,病情加重,每日昏昏沉沉。
    她听到后世述说着文物失传的可惜,说着战乱很多文献典籍毁于一旦,感到深深的无力。
    这个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