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29章 土木堡(完)

第129章 土木堡(完)


    年轻的天子以为战争是场游戏,代价是历史的巨变。
    ——————
    天幕下的武将们心有余悸,看过这么多离谱的战役,他们人都麻了。
    每场都逃不过掌权者的煞笔操作,由此证明,拥有一个好领导,有多么重要啊!!!
    一些将军趁机教育自己的小辈和下属,好好听听后世对这场战争的总结。
    冒险主义,逃跑主义,后勤准备问题还有安营扎寨地点……条条都简单明了,最最重要的是,战争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千万不可当做儿戏!
    看后人怎么形容这土木堡之战的,都不惜用后世的痛点男足来描述了。这男足是得有多烂啊后人这种时候还不忘嘲讽……
    朱元璋不可置信,这还和滥发纸币有关系了?!
    他一直对自己的大明宝钞沾沾自得,结果后人说这是将国家发展潜力透支,为何发行纸币竟然还会透支什么潜力?!
    朱元璋神思不属,纸币发行量,这意思是说他发的太多了,导致泛滥了,这是从民间收割财富。
    后来收不到钱了,所以大明就不行了……
    怎么会,他一直以为大明宝钞是个顶顶英明的决定,竟然还有这样一层因素。
    朱元璋眉头紧锁,那该如何是好,现在阻止应该是来得及的吧,远征是要钱的,看来大明如今还是得赚钱。
    这钱到底该怎么赚,才能不透支大明潜力,老朱觉得,天幕过后必须来一场朝会专门探讨一下。
    当然他更希望后人能直接给他一个答案抄,这显然不现实,也不能全指望天幕。
    所以朱元璋还是觉得先开个朝会探讨一下,把今天所有天幕讲过的点都详细理一理。
    至于由土木堡引申出的那些问题。
    朱元璋冷笑,文官还想独大?后代子孙还敢缩边?太监敢干涉朝政?
    看来是我老朱太仁慈了,一个个才敢有熊心豹子胆做这些小动作,非得逼咱出重手才能消停是吧!
    ……
    永乐朝,朱棣好气,但是打不到罪魁祸首,他只能无能狂怒。
    不对,他好圣孙在,这下不是好圣孙了,看看他生了个什么玩意儿出来!
    死的早,他这好圣孙究竟是死的多早,导致少年登基后宫干政,孙太后又是哪个!
    这孙子还敢给他缩防线,好好好,老子辛辛苦苦数次亲征漠北,你们给老子玩缩防线!
    朱棣怒了一阵,突然有些泄气。
    打仗花钱啊。
    的没错,每一次打仗,得做充足的准备,粮草兵马民力,劳师动众,难道他真的打的太频繁了?
    骄兵傲将,因为赢的多,就麻木大意了吗。
    “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他们以为战争是一场慷慨豪迈的冒险,是一次美妙刺激的经历。”
    朱祁镇就是这样想的吧,他以为大明永远战无不胜吗,他怎么不看看他的祖辈为了北边耗费了多少心血,朱棣冷笑。
    他老了,身体不如以往,大明还需要他的子孙继续撑下去,可他是他,子孙是子孙,并不是所有人想得都一样。
    朱棣想解决北边的祸患,但国内的治理也很重要,民心是一定要安抚的。
    朱高炽是怎么想的呢,朱瞻基又是怎么想的呢?
    或许,他真得找个时间和儿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
    李世民摇头,行军打仗岂能当做儿戏,这宋朝的徽钦二帝和明朝的朱祁镇简直是两个极端。
    要么怎么都不打,要么非得御驾亲征,可惜后面皇帝的选择不同,两个朝代的结果也不同。
    这个朱祁钰敢顶住压力绝不南迁,就能看出区别了。哪怕后来朱祁镇复辟,可历史终究是为朱祁钰正名了。
    骄兵必败啊……
    李世民听着后世对明朝文武失衡的分析,若有所思。
    文官竟然猖狂到如此地步,这不正像是如今的世家。甚至明朝皇帝为了对抗,重用宦官……
    他想起了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为了牵制外戚,汉末皇帝也选择重用宦官。
    汉少帝在位期间,十常侍与外戚何太后争权夺利,导致朝廷内外矛盾重重。
    将军何进为了削弱宦官势力,密谋诛杀十常侍。然而,计划泄露,何进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被迫自杀。
    随后,袁绍等人率兵攻入洛阳,大肆屠杀宦官,史称“十常侍之乱”。
    此后,东汉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互相征伐,民生疾苦。
    到了明朝,莫不是宦官与文官之争了。
    想起大唐的那些世家,李世民皱眉。
    不论如何,一方权力过大,不管是哪一方,朝堂定会失衡。
    不论是世家、宦官、文官,武将亦是需要制衡的。
    安史之乱不就是从朝廷失衡开始的。
    ……
    李世民在为后世朝代感叹,殊不知,宦官权力最大的朝代,就是他的大唐。
    唐中期以后,皇权旁落,地方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