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58章 建文(一)

第158章 建文(一)

    第158章 建文(一)
    【今天我们来聊聊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皇位这个事,本来没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最后却让他阴差阳错地坐到了这个让他既爱且恨的位置上。
    他出生时,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当时朱标的正妻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并且已经育有一子,大明皇长孙朱雄英。
    然而,就在朱允炆出生后的第二年,太子妃去世,他母亲吕氏,成了正妻,他也一跃成为了朱标的嫡子。
    而他的大哥朱雄英又夭折了,于是年仅五岁的朱允炆,就稀里糊涂的力压了前太子妃常氏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熥一岁,坐上了嫡长子的位置。
    又过了十年,他爹朱标也去世了,于是十五岁的他,一跃成为了大明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弹幕
    (常氏和朱雄英太可惜了)
    (如果朱雄英活着,蓝玉或许不用死)
    (朱雄英名字为什么没按五行啊)
    (朱棣:你哥死了你继位,我哥死了为什么不能是我继位[狗头])
    (那朱允熥怎么办,他更嫡吧)
    ——————
    洪武朝,朱元璋已经够悲伤了。
    被后人这样一通说,周围亲近之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想起雄英这孩子,老朱曾经也是牵肠挂肚,殷殷期望啊!
    朱雄英,洪武七年出生。祖父朱元璋,父亲朱标,外公常遇春,舅姥爷蓝玉,这样深厚的背景,出生时就深受大家重视,可以说是寄予厚望了。
    洪武十一年,常氏去世,吕氏扶正。洪武十五年,朱雄英夭折,只活了八岁……
    八岁啊!!!
    老朱想到这个孙子就痛心不已,标儿的继承人,合该是这个孩子啊……结果成了朱允炆,还被叔叔篡了位!
    老朱已经够痛心的了,后人还在天幕上用朱棣的语气来开玩笑,说什么哥死了弟继位,这话朱元璋现在哪里能听得,立马就要迁怒,一双怒目直直就要击穿朱棣。
    朱棣:……
    他立马跳起来:“这也能怪我?!我也想大侄子好好的啊,那话是后人说的,又不是我说的,爹您得分分是非吧!”
    朱元璋冷笑:“咱要是不分是非,你现在就不是站在这儿了,怎么着,仗着后人的偏袒,肆无忌惮了是吧,明、成、祖?”
    ……朱棣又缩回去了。
    ——————
    【朱允炆的母亲吕氏资料很少,但我查了大明洪武三年的36个勋贵里,一个姓吕的都没有。
    可见在勋贵武将这边,朱允炆是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
    ……可能在朱元璋的心中,天下已经太平了,只要给继任者足够的文臣班底就行了。
    于是,朱元璋病逝后,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就簇拥着22岁的朱允炆,登上了大明天子之位。】
    (建文三巨头)
    (《吉祥三宝》)
    (三个大聪明)
    ——————
    看天幕这个语气,明显不是再夸这三人。被点名的三人面色涨红,尤其方孝孺,他已经知道自己下场不太好了,如今看到心中更是憋闷,又不知如何是好。
    ……
    朱元璋有些疑惑,方孝孺之前后人说过,可这齐泰和黄子澄有什么问题吗。
    他俩都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科举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两人算是佼佼者了。
    齐泰在礼部和兵部都任过职,深受朱元璋赏识。有一次,朱元璋向齐泰询问边将姓名,齐泰如数家珍,朱元璋又问地图和户口,齐泰从袖中取出一个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相关内容。
    老朱想着,齐泰的业务能力不是挺好的嘛。
    至于黄子澄,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名,文采飞扬,由翰林编修升为修撰,又伴读东宫。
    他选这两人给朱允炆,也没啥错吧……
    朱元璋眉头紧皱,这后面究竟是发生了何事,为何后人要说他们三个是“大聪明”。
    ——————
    【……从建文帝之后的表现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
    面对着一帮并不把自己当领导的叔叔,朱允炆要削藩的心情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在聊到建文帝削藩的时候,不少人都会说:年轻人呐,操之过急了,手段过于刚烈,把朱棣给逼上了绝路。
    并且,一说到削藩这个问题,又把汉武帝抬出来了。
    毕竟汉武帝刘彻的一手推恩令,可以说将藩王们消灭于无形之中,更被现在很多人誉为“千古阳谋”。】
    弹幕
    (刘彻推恩令的前提是他爹平了七国之乱)
    (能打过才推的下去的,打不过你能在谈判桌拿到东西?)
    (所有阳谋靠的都是绝对的实力)
    【很多人就扼腕叹息,朱允炆怎么就不懂得用推恩令这种方法呢?
    其实这就是我们陷入的一个误区了。
    明朝初年,能够在朱元璋手下全须全尾活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