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74章 历史的问候

第174章 历史的问候

    第174章 历史的问候
    【跨越千年的问候#
    “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啊。”
    这里有一封来自2300年前的信,请查收。
    刷到有网友分享——“博物馆中最震撼的一件文物”,提到了这块来自于战国时期的何光石石刻。
    古文学学家李学勤先生,对石刻上的文字作出解读,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是给王打渔的公乘得和旧将曼,我们两人现在在给王看守陵墓。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呀。”
    ……
    设想一下,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两个守墓的人,对后世充满幻想,于是,两人在处理过的石头上向后世的贤者问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种穿越时间线的磅礴,令人感动。
    小小的一片石头,把我们带进了2300年前的某一天,就像是曾在兵马俑身上看到工匠指纹那样的震撼。
    当我们在古物身上,清晰地窥探到千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迹,那一刻的共鸣,是中华民族跨越历史长河,送给我们,独一无二的礼物。】
    评论区
    (公乘指战车,旧将,旧是长久将是推车,也有说是旧部的意思,这两人应该是王身边亲近的人,所以才能在王死后给王守墓。)
    (来自2300年时间长河中的漂流瓶[看])
    (他们穿越时空和我们说了句,泥嚎)
    (祖宗们你们也嚎)
    (唯有文字能担此重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记得看纪录片,在湖北挖出来秦国小兵,哥哥黑夫和弟弟惊的家书。
    让母亲给寄衣服和钱过冬急急急,说马上建功立业了,大王说话算话的。
    书信戛然而止,也不知道兄弟俩是建功立业还是战死沙场了[流泪])
    (我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走过乾清门,看到正大光明殿,历史被自己走过的感觉真是无法言语)
    (他们好有礼貌,隔着2300年,叫我一声君子[比心])
    (当你看到这块石头时,他们沉寂的生命在那一刻重新有了意义)
    (所以中国人喜欢刻到此一游是祖传的[笑哭])
    (把字刻在石头上果然是保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突然想起去年住院,床头用铅笔写了“祝你早日康复”[泪目])
    ……
    苏粒:谁懂啊,手机玩着玩着,突然被人喊了一声君子诶!
    这不点赞都对不起这声君子!她喜滋滋地往下刷——
    【原来1300年前的学生也不想上课#
    岁月穿梭,唐朝景龙四年,在西州(今吐鲁番)的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一个名叫卜天寿的12岁小朋友,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
    作业太多,调皮的卜同学还在作业本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催老师早点放学~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意思大概就是:作业总算写完了,老师别嫌慢啊!明天是假日,早点放学吧qaq
    嘻嘻,原来千年前的老祖宗也不喜欢上学呢~
    其实,卜天寿小朋友的作业非常珍贵。
    这份作业长达178行,每行约20字,字迹工整地抄写着《论语·郑玄注》。
    这是东汉大儒郑玄给《论语》作的注解,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都备受推崇,是官方认可的《论语》注解。
    可惜的是,它在唐朝后就失传了。后人虽有残本,但却都不完整。
    卜天寿的手抄版本却意外地保留了这部经典较完整的篇章。其中有79条佚文,都是其他残本没有的。
    谁能想到,最后为后世学者研究儒家经典提供宝贵线索与资料的,竟然是一位12岁小朋友的作业。
    1300年前的卜天寿小朋友,写作业写得很烦,可我还是想跟他老师说,多给孩子布置点作业吧~
    (? ̄?? ̄??)??】
    评论区
    (这小祖宗写的字真不赖)
    (突然觉得自己好厉害,唐朝的字我竟然能看懂)
    (我比你厉害一点,秦朝的一些字我也能认出来)
    (的确是,每次看这些文献,都会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有新的感触)
    (果然种花人从古至今都在卷[流泪])
    (卜天寿:好消息青史留名了,坏消息以一种很羞耻的方式[裂开])
    (这作业有5.38米长,想想都累)
    (保存最完整的,但还是残本,不全,因为小朋友作业没写完[看])
    (留堂!写完才准回家!)
    (卜天寿:家人们谁懂啊,当祖宗真的很累[尬笑])
    (懂了,为了更好的保存中华文化,建议给学生增加作业量[看])
    (吐鲁番在唐代是汉族地区,当地阿斯塔纳墓葬群里95%都是汉族墓葬。)
    (高昌就是汉人国呀,是西汉时期到隋 汉人驻军的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