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状?
王安石一脸惊讶,脱口询问,“卫将军与倭使有仇?”
卫渊摇头,“只是觉得区区几只野猴子来我天朝也敢傲慢造次,属实该杀。”
赵祯道:“毕竟是使节,杀之不祥,小心别失手。”
卫渊心中一喜,“诺。”
又过一日,距离元日还有两天。
卫恕意、明兰等人前来伯府。
明日就是除夕,也称‘上日’,在这一天,各家各户要祭祀先祖。
张桂芬俏脸羞红,连忙将手抽回来,
“旁人绣的,哪有我绣的好?今夜卫哥哥穿戴上试试,若是不合适,拿来我再改改。”
卫渊道:“让他们哪来的回哪去。”
卫恕意道:“待会儿我看看府里还缺什么,趁着今儿个城中有年集都买了。”
其实这些活,卫渊交给旁人也行。
明兰似是猜到什么,挽着她的胳膊说道:
“舅妈的元日礼,自是较我们有所不同才是。”
她们会随着盛竑忙活一整日,也便没空来了,所以趁着这一日,想来问问卫渊,家里可还需要置办什么物甚。
卫渊这样做,绝不是作秀。
拜年贴?
盛长柏顿感头大。
前者先是祭拜了卫家先祖,又带着他们来到寺庙里的忠烈碑前祭奠在代州死难得袍泽弟兄。
“卫哥哥,我的呢?”
后者赫然瞧见她的手指上有不少细微的伤痕,像是不小心被针尖戳到导致。
京城里的勋贵世家那么多,有长辈的人家更是不少,这要是一一去拜年,卫渊什么都不用干了。
忽的,明兰打开书房,向卫渊施礼道:“舅舅过年好。”
这么多名次,估计得写半个多时辰吧?
卫渊直说不见。
“卫哥哥过年好。”
张桂芬将玉镯取出,放在手里把玩,瞧着尺寸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若是平常,朱总管定会委婉推辞一番,不过现在嘛.
“咱家也就不拒绝伯爷您的好意了,听说伯爷常去广云台?咱家好像在宫里听说.皇后娘娘询问过广云台的事情.就是不知是听错了还是怎的”
张家三子瞧着盛长柏这般不识趣,连忙将他拉走。
卫渊笑道:“挑一些你喜欢的布料拿去。”
“我这便回家拿去。”
至于勋贵,基本都是卫渊初来京城时拜访得那些人家。
卫渊不在意道:“你总是想得太多,那就多拿一些,分给他们点。”
“张嬷嬷是个会办事的,这单子没什么问题,甥女和娘亲还担心您忙于朝中政务,连准备年货的功夫都没有。”
明兰道:“官家赏赐的,我可不敢要,我若是拿了,四姐姐五姐姐必是心生羡慕,大过年的,我可不愿家中再生事端,免得没个好心情。”
明兰也凑过去细细看着,喃喃道:
“年关将至,图个彩头,还请朱总管莫要嫌弃这些俗物。”
张桂芬一脸期待的看向卫渊。
卫渊看到长柏身形,顿时眼前一亮。
卫渊道:“有张嬷嬷在,大姐安心就是。”
兴许是明兰察觉周遭气氛有点儿变化,连忙一拍额头,道:
“我差点忘了,我给舅舅做了一双鞋,早就做好了,被我放起来了。”
卫渊笑了笑,“磕头就不必了,长柏,你过来,帮我个忙。”
言谈间,又听人来报,说是倭使来访。
他先是将准备好的红喜袋拿出,每个袋子里都装有一些金豆子,价值不菲,全当图个彩头,
卫渊笑道:“朱总管难得来一次,要不与我小酌一杯再走?”
盛长柏名义上是他的晚辈,其字体又继承盛竑,由他来写,再合适不过了。
闻言,卫渊心中一惊。
卫渊见到这一幕,也是有些不知所措,摇了摇头,正当二人尴尬之时。
紧接着,就看到几名宫中侍卫搬着几個箱子还有鸡鸭鱼猪羊等肉食、美酒、新衣、祭祀所需物品、桃符、丝绸段子、水果、爆竹等物。
待其走后。
直至如今,赵祯对卫渊还是充满信任的。
忽然,她瞧见玉镯底部还有一行用黄金印上去的字体,不知是由那位大师雕刻,若不细细去瞧,还以为是玉镯中的点缀。
说罢,她就让站在门外的婢女进来,是一对护膝。
顿了顿,他又看向朱总管,“这也太多了吧?”
盛长柏走上前,“不知舅舅有何吩咐?”
朱总管摇头道:“不多,卫将军,陛下说了,您若是还缺什么,就差人知会礼部一声。”
朱总管笑道:“有您这份待遇的,还有新晋的吏部王尚书。”
盛长柏看了看卫渊与张桂芬,又看了看手上的拜年贴名单,一时间,竟是有些不知所措。
话音刚落,书房外又有声音响起,
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