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即使对她们母女再好,那也没了什么用处。
“盛家何其有幸,能有你这样一个后辈。”
明兰本就觉得,对卫渊亏欠良多,怎可能会因此事,帮着盛家,不帮着自家舅舅?
林兆远乃京畿一带人士,家境苦寒,只有一位老母,还患了痴呆之症。
盛老太太说至此处。
“如此,既不会让祖母您感到为难,也不会麻烦到孙儿的舅舅.”
“情急之间,小弟实在想不到,有比大嫂您更合适的人选.”
只是,以福州为试点的首次正式开通海运一事,盛家是没机会参与的。
此外另有两名嫡子,盛长松与盛长梧。
不像卫渊,他回来以后,就要成婚,上头还有两个姐姐疼着护着。
“祖母,孙儿有些想淑兰与品兰姐姐了。”
她毕竟还未过门,这一帮,少不了闲言碎语。
明兰低眉若有所思,心中不免生出愧疚之意,抬头看向盛老太太,笑道:
正因此,韩章才会让朝廷各部门积极参与,毕竟,功劳和名声,不能都落在卫渊一个人身上。
家里的老母患了痴呆之症,难去为自个儿说亲,这事,他又不好告诉卫渊。
自从她跟在老太太身边开始,这位老太太,就教了她不少事情,也待她极好。
“不知将军来找谁?”
户部那边,正在准备钱财。
盛老太太道:“按照你所说之法,不是不行,只是就怕届时会生变数。”
张桂芬的几个兄长,又都去城外打猎了。
“希望柏哥儿这孩子,将来可以帮助到忠勇伯府,这样咱们盛家,也不至于一直欠着人家伯府的人情。”
盛老太太拉着明兰的小手,哆嗦着嘴唇,道:
明兰跪在盛老太太面前,“祖母.”
但是却从未考虑自身什么。
盛老太太笑道:“咱们觉得重,可人家忠勇伯不一定那么觉着。”
倘若二房仕途不顺,大房的生意也必然受阻,届时,手里有地的三房,就是盛家其余二房的依托。
任谁都清楚,光靠一百万两,又想筹建水军,又想巩固海防,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跟随卫渊出征数月,让林兆远产生了一些念头,他想要成家了。
“你记住,她们娘俩不欠你什么,我也不欠你们盛家什么!”
听到这里,张桂芬瞪大了双眼,感到不可思议。
“不然.祖母也担心,以后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让盛老太太忧虑的地方,就在此处。
至于盛老太太,是觉得惭愧。
“孙儿不愿看到您因此事为难.”
但是盛家一言难尽。
明兰将盛竑搀扶着落座,问道:“父亲,祖母,你们这是怎么了?”
听到这里,盛老太太豁然起身,勃然大怒,
“你个混账!”
过了会儿,盛老太太询问道:
明兰口中所提淑兰与品兰,即为盛家大房嫡女,淑兰最大。
“婶婶她不知你相中了哪家女子?你跟随卫哥哥戍卫边疆多年,定要寻一些上等人家的女儿,你唤我一声大嫂,这事,我自是会帮你。”
林兆远直言道:“多谢大嫂。”
要是遇到那心仪女子,只怕林兆远要羞得说不出话来了。
张桂芬道:“快快请人进来。”
这在盛老太太看来,是难能可贵的,她喜欢卫渊这个后辈。
“小弟.唉!”
“去宥阳时,我少不得要叮嘱叮嘱柏哥儿。”
但是,户部能在改制盐课的关键时刻,拿出这一百万两白银,可见,也是希望看到东南无忧的局面发生。
今后,史书也必然对此事大写特写。
说亲?
长此以往,待明丫头成婚之后,若是遇到麻烦,卫渊还会伸手帮忙吗?
盛老太太,在京城里是有些威望的,勋贵里,不知道她的人几乎没有。
祖孙之间的感情日益浓厚。
“为明丫头考虑的事上,伱远远不如她那个舅舅!”
卫渊与徐长志都很敬重这位老太太。
——
朝廷颁了明旨,要筹建水军。
“渊哥儿向来疼惯了明丫头,必然会让我盛家有个可以参与海运的机会。”
而林兆远事先也不给卫渊打个招呼,就冒昧前来英国公府门前,只因此次归家,有医师说,他的母亲,也就这一两年光景了,甚至可能撑不过今年寒冬时节。
所以,倒是只有张桂芬一人在府上。
盛老太太冷哼一声,不做理会。
“我哪儿也不去!”
“小弟相中的女子,是盛家大姐盛卫氏身旁的一等女使.名唤小蝶。”
随着卫恕意在盛家地位水涨船高,这小蝶的身份,自然也被拔高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