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212章 离开东南二三事

第212章 离开东南二三事

显:能不聪慧么?再不聪慧,命都要没了。
    “本将军来福州,不过是秉公行事,老太公,留物一事,还是免了吧。”
    卫渊不好再推辞,索性随了福州百姓的心意,留下一只官靴。
    于是连忙将此事告知坐在车辇里的卫渊,
    “将军,此处距离福州城门,少说也得有十里地了吧?”
    卫渊见这老者越说越激动,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卫渊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荣兄果真聪慧,如今东南事了,我也即将返回京城,不如邀请荣兄一道如何?”
    在卫渊率领荡虏军离开福建路时,万民亲自相送。
    “余下的路,还要靠您去走,请恕东南父老,不能再送了!”
    “还说,军器一事,绝非倭寇所为,他们希望,咱们大周可以将他们购买军器的钱财退回,并且厚葬那平忠盛。”
    “实话告诉你,即使没有陛下的旨意,这批军器,也不会安然无恙的抵达倭国。”
    皇帝既无明旨,意思就是,不愿再被这种事叨扰到。
    闻言,蔡襄深深作揖,“下官明白了。”
    谁将百姓放在心上,百姓就会将谁放在心上。
    他杀倭是为了眼前这些淳朴的百姓们吗?
    有,但也有为自身利益并不纯粹是为了百姓。
    忽然,来自福州城的一位德高望重得老者,向他恭敬开口道:
    “如今,福建路的父老乡亲们,护您十里,祝您此去汴京,直上青云!”
    蔡襄愁眉苦脸道:“原本是小事结果他们却说,要因此事,去京城告御状,若是不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下官.下官担心前程难保啊!”
    卫渊刚让他进帐,就听他说道:
    “几名倭使直到现在,还待在转运司衙门里,他们要求咱们大周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说法。”
    “将军,求您,留下些物甚吧。”
    卫渊极其强势的回应道。
    显然是皇帝在背后操控。
    无奈,卫渊也只得随他们去了。
    闻言。
    赵祯命卫渊班师。
    没过一会儿,有些百姓见到卫渊身形,又听卫渊一直重复着方才所言那句话,于是便纷纷下跪道:
    “如今福建路境内,已有不少扮做商贾的倭寇藏于民间,若是想好好活命,就在驿站中好生待着,哪也不要去。”
    经过一夜的漫长思索,他又岂能不清楚,这背后,是官家的意思?
    官家将所有的勋贵子弟都给骗了啊!
    用勋贵的钱财,买了这么大一批军器,结果全部沉入大海。
    卫渊笑道:“你最应该要谢的人,是范大人。”
    ——
    嘉佑五年九月六日,宜出行。
    “您此去,山高水长,还望保重身体!”
    “回卫帅,自然是想活。”
    不料,那拄拐老者再次开口道:
    卫渊不忍他们再送了。
    “卫将军,就送您到这了。”
    蔡襄顿时就傻眼了,“卫帅的意思是,要杀使?”
    “福州的父老乡亲们,都想着来送送您,感谢您为福州所做一切。”
    有了这些百姓的十里相送,卫渊即使不想平步青云,也难。
    其实此前,卫渊就知道他们还在前来相送着,也下车辇向他们说了,切勿再送,免得累了脚,可是福州父老们并不答应。
    “福州父老乡亲们,也想送您一个物件。”
    “您留下一件物甚,也算是激励后世子孙了。”
    “请您给我们福州与东南的父老乡亲们,留下个物件吧,好让我们有个念想。”
    “昨夜本帅问的你问题,你似乎还不曾回答本帅。”
    卫渊看着他们已经递来的青罗盖伞与各式布料交织的袍子,认为也不是什么贵重物甚,便就命一旁侍卫收下
    “你去告诉他们,由于前些日子,朝廷军队围剿倭寇有所小成,引得倭寇怀恨在心。”
    荣显微微皱眉,思虑片刻,深呼吸一口气,作揖道:
    百姓们,岂不知这点?
    他们甘愿相送,由衷希望,卫渊真的可以平步青云。
    随后就有了这样的传统。
    前来相送的百姓们陆续开口。
    只是会不会像孔子那只鞋一样,保存极久,就不得而知了。
    若是哪地百姓,觉得这该地父母官或封疆大吏还算不错,也会请他留下靴来。
    卫渊看向拥挤在城门处的百姓们,心中思绪纷杂。
    坐在马背上的陈大牛忽然注意到,那些福州的父老乡亲们,依然在相送着。
    “卫将军,我们知道您今日要离开福州,不知您今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可他们要是去告御状,那性质就不同了。
    当年孔子离任留靴,成了一段佳话。
    这时,蔡襄来到他身边,作揖道:
    不只是福州当地百姓,还有一些百姓来自于福建路各地或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州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